标签:
杂谈 |

2013-4-22
肥套,不是套娃,更不是胖胖的套娃,当然也不是在玩叠罗汉的胖子。肥套,其实,是一种舞蹈,一种看上去神性十足却又相当接地气的舞蹈。
肥套,也叫木面舞,原是一种傩舞,但是显然,叫傩舞或者木面舞,听上去未免普通,要扬名江湖,名头是很重要的行头,叫“麻辣鸡丝”是浓郁的城乡结合部味道,但是叫“妈啦纪寺”是不是就散发出一股美式乡村气息了呢亲?!
所以,肥套,以它那神秘的惹人遐思的名字,在第一时间成功虏获了我们藏在玻璃外套里面弱不禁风的心脏。
“肥套”是毛南语对该舞种的称法,“肥”即举办的意思,“套”的意思是“还愿”,合起来就是“还愿仪式”,是毛南族还愿等活动的总称。肥套盛行于明清之际,初为毛南族借助傩祭祀天地自然万物的仪式,以祭祀、娱神、娱人为目的,其内容有两大部分:一是向神祈求风调雨顺,粮食丰收、消灾除难,保佑人畜安康,此类形式有婆王、三界、三元、社王等神的程式性舞和穿针舞;二是表现渔猎生产、农耕生产和人们在生产劳动中男女欢爱的欢乐情绪,如瑶王系列舞和三娘与杜帝的自由舞,都是一种摹拟性很强的形象舞和情绪舞。
毛南族肥套的主要表现形式有傩歌、傩舞、傩乐、傩故事(口头传说)以及傩面具雕刻几大类,共有十几个舞蹈场面。“还愿”时需要摆设各种“供桌”,搭神坛,在神坛上“安楼”,挂神像。还愿舞蹈活动由一组师公主持进行,当主唱的师公念请哪种神时,即由另一位师公戴上该神的木面具上场舞蹈,表演由一帮专业神职人员完成,整体结构由十五个舞蹈组成,包括登梯、超度、架桥、拣花、送花、坐殿等。
肥套的基本动作有软拜步、起伏碎步、甩袖、绕手轻拜、跳小步和辗转绕圈等,很少有剧烈粗犷的跳蹦。动作规律是在流动行进中起伏跌宕,轻柔悠然,气氛较为庄重肃穆。男性神多身穿龙袍或蟒袍,袍上绣着各种鲜艳的图案,并配上闪光片。女性神则上衫下裤,不穿裙,与民间妇女的服饰大致相同。无论男神还是女神,均由男子扮演,用他们的话说就是“传男不传女”。
高龙新村村口的大门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