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2013-4-28 广西柳州
都说盛世古玩,乱世黄金,那么这个大妈集体疯抢黄金和艺术品价格狂飙的时代是算“乱”呢还是“盛”呢?刚刚的新闻说深圳有人在街头持刀乱砍以致3死3伤,我等只能感慨地球好危险,出门刹那即须做好跟生命say goodbay的准备:或者被淹死在帝都三环,或者掉落无井盖的下水道被烫死,或者被摔死,或者被砍死。
扯远了,其实今天博文的主题是疯狂的石头。
楼盘字画古董茶叶,在这个无可不炒的年代,拥有悠久历史的“石头”怎能缺席这场伪文化假高雅的盛宴?当代赏石文化的复兴运动表面上方兴未艾且颇有轰轰烈烈之势。其实,原本高雅的赏石文化已经被异化、被世俗化、被商业化。
中国古代赏石是士大夫化的。士大夫作为赏石界的主体,痴迷赏石,以赏石为荣,并形成了一股文化赏石的风潮,甚至成为当时的主流文化之一。由他们独创的赏石文化融合了远古的原始宗教,融合了中国古代的道家儒家哲学,那种敬畏大自然的赏石心境,那种“天人合一”的赏石境界,那种神秘深邃的赏石美学,至今仍令西方赏石家迷醉不已。
可惜的是,这种闪烁着“文化”硕华之光彩的赏石文化如今几乎消失不见,取而代之的只有“钞票”的光泽。
在一个只以经济为主旋律只笑贫不笑娼的国度,文化已经死了。也许有人会说,培养一个贵族至少需要三代而我们解放才不过60几年改革开放也不过不过30几年,慢慢来吧。那么题外话再加一句:什么叫做贵族气质?只穿阿玛尼只背LV只开玛莎拉蒂不一定是贵族,而可能只是郭美美族。富是物质的,贵是精神的。贵族精神,首先意味着自制,要克己,要奉献自己,服务国家,这是一种基于人人平等、建于自由基础之上,以荣誉、责任、勇气、自律、尊严等一系列价值为核心的先锋精神。
所以说,要在一个只培养奴性的制度里产生贵族,的确是个美妙的中国梦。
哎,又扯远了,再次拉回来吧。
中国传统赏石文化的美学特征其实是“审丑”,而非“审美”。当然,这“审丑”,其实是审“丑”之“美”,“丑”之极致就是“美”——恰如吕燕。“丑石”之“丑”,如用一个比较相通的词义,那就是“怪”字,“丑石”也可以说是“怪石”。宋朝书画家米芾提出对“怪石”的相石四法:“皱瘦漏透”,苏东坡提出“石文而丑”。到清朝,郑板桥进一步揭示“丑而雄,丑而秀”,真是层层递进语不惊人死不休。
古代赏石家推崇“丑石观”,当代赏石家推崇的却是“美石观”。观念的改变伴随着相石法的变化:古代丑石的相石四法为“皱瘦漏透”,当代美石的相石四法则为“形质色纹”。古代丑石相石四法的审美对象主要是四大名石,而当代美石相石四法的审美对象则主要是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先后开发出来的石种,如广西红水河底下的彩陶石、大化石,内蒙古戈壁滩上的风砺石、黄河波涛里的黄河石等。
这种改变当然有科技之功。借助各种高科技手段,我们可以精确判断一块石头的年代、出处和特征。这一点古人做不到,就只好以一种务虚的态度将赏石当作一种人生体验,看成一门生命哲学,当成一种天人合一的人生境界来探索、去追求。
真正懂石头的人必然是个全才:他们必须敬畏自然,懂得欣赏由亿万年的时间和风雨创造出来的天地精华;他们充满人文关怀,想象力超绝,能够发现石头最精妙最独特的所在,并赋予其独特的文化外延;他们为每一块石头,充分调动所有的美学素养,为其选择最适合的架子,摆出最恰当的造型,甚至还要搭配上某种字体特定风格的书画!
当然,这里说的是古代,现在那些所谓玩石的人们,在面对一块石头时,谁还能够做到从美学哲学诸多角度出发真正地去欣赏一块石头?相反,问一句“这个多少钱”还更靠谱些。
生出这许多感想是因为我们今天要参观的就是柳州奇石馆。奇石馆创建于1999年10月,位于柳州市东环路232号,占地面积3万平方米,主要经营奇石、矿物晶体,工艺品、宝石、玉石以及奇石资源的开发等业务。这里不仅是奇石展示馆,同时也是国际奇石交易中心、中国石文化交流中心。是目前国内最大的其实主题博物馆。
奇石馆的外观非常有意思,倒真是合了“以山水为骨架,以奇石文化为内涵”的立意。这座我国最大的奇石主题馆共设三层楼,分为十余个展区。一层以柳州奇石为主线,以红水河为主脉络,展现本地各类异彩纷呈的精品奇石;二层展现全国各地以及中日韩、欧美等国家和地区具有代表性精品奇石,兼容并蓄,将观赏性、文化性融为一体。三层以小品石和矿物晶体、化石为主体。
奇石馆出现在柳州是有一定道理的。柳州这座具有2100多年历史的历史文化名城原本也是闻名的中国天然奇石城,素有“中华石都”之美誉。柳州境内拥有典型的喀斯特地貌,乃巨大的天然盆景城市,这一带多奇山秀水,自古就盛产奇石、怪石,在中国内地已知观赏石九大族群中,除了风石和陨石外,其余在柳州都有出产。
单凭数量,柳州奇石之多更是占了全国奇石总数的三分之一强!
柳州的赏石文化亦是源远流长,最远可追溯至唐代。公元815年,唐代大文豪柳宗元被贬为柳州刺史时,曾游览柳州龙壁山,见龙壁山下石纹理重叠如云,石质细腻光润,叩之发清脆声,色泽鲜艳莹亮,其色纯黑而光,是制砚的上佳材料,遂在《柳州山水近治可游者记》文中记载:“浔水因是北而东,尽大壁下们。其下多秀石,可砚。”他采集了一些奇石做成精美砚台,送给同时被贬到广东连州的刘禹锡,刘禹锡得砚后爱不释手,挥毫赞叹道:清越敲寒玉,参差又叠翠云。
我们参观奇石馆时,数次心生赞叹,既臣服于造物的匠心独具,又感慨流光的彪悍伟大。所谓山无石不奇,水无石不清,园无石不秀,室无石不雅,真心希望这门古老的艺术最终能够回归到艺术本身,而不是沦落成商人炒货们手中的商品。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