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2012年8月10日
行走江湖最重要的是:一、脚;二、舌头。
脚是为了走路,无它,走不远。
舌头是为了吃,无它,走不欢。
但是此舌与彼舌是有区别的,比如村妇的老妈,作为标准的处女座,其舌无比刁钻挑剔,挑剔到居然连山竹都不吃,真是人神共愤!而皇帝童鞋,啧啧,则是来着不拒,吃嘛嘛香。跟他一起吃饭,粉丝都能吃出鱼翅的赶脚来!所以,他有一著名口头禅:俺奏是为周游世界而生滴!
当然,这厮的脚力也几乎无人能比。
南甜北咸东酸西辣——当然,现在流行混搭,川菜不照样在上海横行天下?!其实,要想在某地觅不到川菜身影,真心是个高难度事件,一是四川人口实在庞大,二是伦家川菜,霸气呀!
川菜作为我国四大菜系之一——注意,此处直接说四大而非八大,可见其在味道江湖里的地位——历史是相当悠久的。其大致形成于秦始皇统一中国到三国鼎立之间。于两宋时期,古典川菜成为全国的独立菜系,在其成长过程中,众多知名老饕本着舍我其谁不怕三高不怕大肚腩的伟大献身精神前赴后继地参与其中:比如北宋时,成都游宴之风甚炽,宋祁知成都,写成四川美食攻略《益部方物略记》向四川以外地区详细介绍四川奇异的土特产和部分烹饪技巧;之后,苏轼苏大文豪身体力行,且吃且吟,以绝句、律诗、长短句等各种微博体与众粉丝分享饕餮惊艳,创造性地把四川烹饪文化发扬光大到了中原、江南和岭南地区;同时,业余烹调爱好者、浙江人陆游陆大官人由于长期在四川为官,浸淫川菜颇深,以致离蜀多年仍念念不忘,在其晚年所作《蔬食戏作》中深情地发出“还吴此味那复有”的感叹,堪称川菜鉴定拥趸。
至乾隆时期,有一位宦游浙江的四川罗江人李化楠,其本职工作是做官,业余爱好则是厨艺——所以说,做不好菜的官员绝对不是好厨子——他在做官期间,相当认真地收集家厨、主妇的烹饪经验,并将对厨艺的追求传给了他的儿子。儿子李调元是个孝子,表现在他投父所好,将老爹收集的厨艺经验整理出来后刻版为食经书《醒园录》。《醒园录》是一部清代重要的食书,堪称普天之下吃货们的觅食圣经。更重要的是,《醒园录》抛弃了过往攻略书只说口味不传技艺的小家子气,详细记载了烹调的原料选择和烹饪操作程序,为众多家厨和主妇提供详实的学习资料,真是千古偶像!
现代川菜的上层受鲁菜和江浙菜的影响不小,这些影响粗略地可以归结为川菜中不含辣、麻味不突出的精致菜,它们占了现代川菜大约三分之二的比例。但是,现代川菜之定型,更强烈地来自于数省移民饮食的影响,最最重要的是:辣椒来了!明末,辣椒由美洲传入中国,与川菜瞬间结合,赋予其鲜明的特色,从此叱咤江湖。
有一物可充分证明川菜之江湖地位:川菜博物馆!川菜博物馆位于郫县,是世界上唯一以菜系文化为陈列内容的活态主题博物馆!好吃到追根溯源也就算了,搞搞饮食文化也就罢了,居然还搞博物馆,真是让人忍无可忍。难怪先贤教育我们:少不入川!敢肯定说这句话的那位肯定少小入川,结果天天吃啊吃得导致肥胖症爆发结果爬都爬不出四川了!
川菜一般可分三派:以川西成都乐山为中心的上河帮、川东重庆为中心的下河帮、川南自贡为核心的小河帮。上河帮菜式亲民平和,调味丰富,口味相对清淡,多传统菜品。小河帮即以川南自贡为中心的盐帮菜,其特点是大气、怪异、高端(盐商有钱哇);下河帮以重庆、达州、南充为中心,大方粗犷,以花样翻新迅速、用料大胆、不拘泥材料著称,俗称江湖菜。
什么叫江湖?有人的地方即为江湖,或者说浆糊,总之就是水很深,一掉进去很容易忘记爹妈是谁,随便搅合搅合吧,浮上来一堆牛鬼蛇神,可是均易容袅,你仍然不晓得谁是谁,真是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啊。
嗯,其实,我们想说的是——火锅。
火锅发源于下河帮的重庆川菜,在川菜各派系中均各有特色火锅,小河帮则充分地发挥重辣的特点,味道很霸道很过瘾,是江湖气最重的一类,类似于欲练神功必先自宫的华山派。反正吃完地道的四川火锅之后,舌头已经麻得完全不是自己身上的一部分了,事先割掉又算个球哇,起码显得比较有老大气质不是。
看着忙活得满头大汗乐得得意忘形的皇帝和勒克儿,村妇问同席的姐姐,有什么不能用来涮火锅的么?
答:木有。
想想也是,江湖嘛,肯定神马都得有。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