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2011年10月4日 莫桑比克岛
攻略:
1、
2、
昨天下午,我们在路上遇到一辆小巴,经过艰难的英葡语+肢体语言沟通后,村妇用小树枝在地上画了个6字,告诉那个满脸欢乐的愣头青:记住,明早6点来我们住的地方接我们!愣头青表示已经明确接收讯息后呼啸而去。
昨天晚上,旅馆老板Gabriele说,你们可以在旁边的教堂等车,因为所有车子都会经过那里。不过,明天是Holiday,楠普拉的商店集体歇业,所以估计从伊尔哈岛(与莫桑比克岛隔海相望)发往楠普拉的车子会比平时少些。你们要有心理准备。
莫桑比克交通时间异常变态,发往楠普拉最早的一班车发车时间居然是凌晨3点。
早6点吃饭,饭后去旁边的教堂,村妇想在这里等,皇帝不同意,坚持到跨海大桥桥头去。事实证明这是明智之举:因为那里是出岛的必经之路。
刚到桥头,恰好遇到一辆货车要过桥去对面。皇帝上去一问,可以捎我们,俩人20美的卡。跨海大桥长约3公里,过了桥,恰遇一辆开往Monapo镇的面的,几乎已经坐满,好心的司机安排我们坐进了驾驶室。经砍价,到楠普拉俩人300美的卡。40分钟后,车到Monapo,我们被卖猪仔倒换至另外一辆开往楠普拉的小面的上。
车子在车站等了半天终于被塞了个七七八八,好不容易开出去,却又诡异地原路返回。沿途拐去两个地方接了几个人后再次回到原点,如此耽误了足有40分钟。更奇怪的是,车子一停,司机盛情邀请我们做到最前面的两个位置,莫非是上一台车子的司机关照了他,说这俩老外要沿途拍照?
非洲好人真多。
车子最终于11点到达楠普拉长途汽车站。一个大巴司机告诉我们开往边境城市莫辛布瓦-达普拉亚的大巴车在很远的另外一个车站,而眼前明晃晃停着一台发往奔巴的车,奔巴位于楠普拉和莫辛布瓦-达普拉亚的中间,乃必经之地。
皇帝问司机:“你们的车子几点走?”
“12点。”司机看看表,“还有45分钟。”
四目相对,我们决定先去奔巴。
楠普拉车站是个全面对外开放的车站,没有任何围栏和遮雨设施,地面也未作任何硬化处理,小贩们来来回回兜售各种物品,食物饮料梳子拖鞋手电筒香水项链光碟西红柿卷心菜鸡蛋,甚至还有卖枕头和草席的!于是我们就可以看到一个五颜六色的流动商店在车站里与匆匆人流交相辉映。
等车期间,村妇欲如厕,刚好一位旅客能讲英文,他在知晓村妇的需求后,不是简单地指路,而是一直陪村妇去,如厕完毕又送村妇回到车上。而他本人显然腿脚还不是很灵便,皇帝在车上目睹此情此景,甚为感慨:真绅士也!
12点准时发车,路虽窄但非常好,而且路上车非常少(全程420公里,只遇到不到十辆车),420公里的路程竟然只用了5个小时就到了。
莫桑比克东部由于接近印度洋,所以经济相对发达,人烟较密集,路两边一直有铁塔高压线,但路边的村子几乎100%没电。据说莫桑比克电价很贵,估计农民用不起。
沿途看到很多人顶着水桶,在村子的公用水井旁总会排满了等待取水的人们。一路经过几条小河,有的只有星星点点的水洼,有的已彻底干涸。但很多人在这里洗衣服,水稍微多点的河道,就成了孩子们的戏水天堂。
旱季,人民的生活很困难。
一路的景色一如既往,直接反映干旱的程度。接近奔巴时看到了大海,路两侧的绿色也浓重了起来。
奔巴看上去像个工业城市,双向6车道有路灯,两边可见不同的工厂,但看不到高楼大厦。
到奔巴时已经是傍晚时分。我们在市中心下了车,打听明天开往莫辛布瓦-达普拉亚的车票,路边小店的老板用生涩的英语磕磕巴巴地说:“凌晨3点半,就在这儿上车。”
勤劳的莫桑比克人,你们真是睡眠和美梦的克星。
幸好车上有一位名叫辛班能讲英文的老兄明天也去坦桑,我们便相约同行,一起住进了附近的HOTEL CABO DELGADO,带风扇的双人间1000美的卡,空调房则收1350美的卡。
我们直接选择了电扇房,惹得辛班同学很是诧异:你们不怕热?
节能环保嘛。村妇答他,我们可以忍。
酒店不收美元,而我俩口袋里的美的卡只够付明早的大巴钱,亏了辛班解困,给我们换了些美的卡。
在莫桑比克算是不错的城市的奔巴市,其实也就是中国国内的小镇水平。市中心稀稀拉拉的路灯,稀稀拉拉的行人,但这里的确是市中心,有几家银行,有一家旅馆,再加上今天是假日,所以显得冷冷清清。
匆匆吃了点东西,买好了明早的早饭和水,我们就回房洗漱,早起不早睡会死人的呀。
其实,在遇到辛班之前,针对变态的莫桑比克大巴车时刻表,我们的应对方案是:打死不起早,没大巴就截车,没直达就分段。
清晨4点发车,真尼玛残忍!
*************************************************************************************








依树建房,背靠大树好乘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