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尹建莉的微博
尹建莉的微博 新浪个人认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8,211
  • 关注人气:30,817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让幼儿园成为孩子的乐园 (连载二)

(2011-08-29 09:38:19)
标签:

杂谈

分类: 做家长应有的智慧
   本文是我的第二本书中的一篇文章,考虑到许多家长的需求,先在博客中发出来。所以本文谢绝转载,禁绝抄袭,如有读者今后在报刊杂志或书籍中发现雷同或相似的段落篇章,请举报到我的信箱或博客留言、评论中。

    我的第二本书正在写作中,写作体例与第一本大致同,内容为第一本书没写到或论述不够深入的教育话题,两本书合起来,可形成相对完整的教育概念框架。相比第一本书,第二本书更多地把学校和家庭进行了联系,每个话题都有更为深入的探讨。预计明年下半年和读者见面。

 

孩子不想去幼儿园的其它原因

    有时,孩子不想上幼儿园,也可能是家长无意中给了孩子心理压力和不良暗示。比如过度训练。我知道不少家长在孩子入园前会训练孩子大小便、吃饭、穿鞋子等。这些方面的训练是有必要的,但不要引起孩子的逆反。如果家长总是把这些训练和上幼儿园联系起来,而且引起孩子的不快的话,会导致孩子惧怕幼儿园。

    孩子的基本生活自理能力在入园前能训练好了当然好,如果没训练好,家长也不必太担心,这多半是因为孩子在家庭这个环境中有依赖思想,或是家长方法不得当造成的。只要在家中不在某事上给孩子造成心理阴影,到了幼儿园,孩子多半能很快掌握相关生活技能。

    圆圆刚两周岁时,因为上正规幼儿园年龄不够,所以有一段时间我把她送到一个退休老教师办的私人托儿所里,托儿所里一共十来个孩子,都是两到三岁。老教师提前告诉我,最好在家里训练圆圆学会上厕所后自己系裤子。这方面可能是我以前包办太多了,也可能是我教她时,自己就不太有信心,总觉得才两岁的孩子怎么会自己学会提裤子呢。所以到圆圆开始去托儿所了,还没学会这个技能,我只好跟老师说得麻烦她了。这个老教师很和蔼,她满怀信心地说没事,来她这里几天就学会了。果然。

    事后我问老教师怎么能那么快让孩子学会自己提裤子,她说,开始小孩子都是有依赖思想,等着老师给提裤子。她就肯定地告诉小朋友说要自己提,老师不给提。这种情况下,孩子们多半是无奈的,只好自己提。但往往提不好,老师也不说,只要能提起来就行。孩子们开始不会整理衣服,老师过一会儿不动声色地帮孩子整理一下,绝不在口气中流露出责怪,只是简单告诉孩子应该如何整理衣服。基本上孩子们都能在几天之内学会这个技能。

    此外,如果以前孩子确有某个习惯可能会和幼儿园生活不协调,家长要评估一下,如果感觉经过时间及训练能适应,就不必给孩子做太多的思想工作,否则的话可能成为负面提醒。比如平时圆圆在家是不喜欢睡午觉的,我不管她,困了就睡,不困就不睡,只是我自己经常辛苦些,中午要陪着她玩。但去了幼儿园就必须要有午睡。也许我的第一个冲动是给她讲必须听老师的,要睡午觉,再给她讲睡午觉的重要,甚至为她不想睡想一些办法,比如给她出主意,让她躺着心里背儿歌或在心里想妈妈等。但认真琢磨过后,否定了这些想法。固然我的愿望是好的,但这样去给孩子做思想工作,岂不是在强化她不午睡的行为吗。所以我决定不说。我相信她如果从心理上接受了在幼儿园应该听老师的话,到该睡觉时,她会乖乖地去睡。一个小孩子,只要躺下了,用不了多长时间会睡着的。儿童的适应力其实很强,我们对此尽管放心。事实证明圆圆上幼儿园后,午睡确实从来没成为一个问题。我没直接问她中午睡没睡着,而是背后悄悄问老师,老师说她睡得很好。我从圆圆简单的话语及表情上也能感觉她没什么问题。

 

    每个家长都非常关心孩子在幼儿园的情况,下午接孩子回家时,路上多半会问一些问题。这方面的建议是,可以问一些客观事情,比如今天做了什么好玩的游戏,中午吃什么饭了,今天和哪个小朋友玩得时间最长等。这些问题孩子比较容易回答。不要问一些和评价有关的问题,比如“今天乖不乖,听话没有”或“今天老师表扬你没?”这些问题孩子一般不好回答,而且很可能引起难为情。家长问什么也是一种引导,前一类问题只需简单的回忆,孩子进行客观陈述即可,不涉及自身评价问题;而后一种问题则指向评价,会导致孩子从小太在意他人的眼光,学会刻意讨好别人或产生自卑的心理。当然,如果孩子主动跟家长说老师今天表扬我了,家长也要真诚地表示高兴,肯定孩子,只是注意不过分夸张即可。

    我也不赞成家长经常问孩子“今天学了什么?”。偶尔问一次还行,如果经常问,则会让孩子觉得每天去幼儿园必得学会点什么。现在不少幼儿园开设了语文、英语、数学等课程,这是我不赞成的。所以更不赞成家长接孩子时,问今天学了什么生字、单词等。家长不要对孩子在幼儿园学功课这件事太有兴趣,那么小的孩子在幼儿园学“功课”本身就是胡扯,如果家长又经常询问孩子功课情况,会给孩子很大的压力,多半会影响孩子将来进入学校的学习状态。幼儿园的含义应该是个快乐玩耍的地方,只要有“玩耍”有“快乐”就可以了。

    也有家长自从孩子上幼儿园后,总是习惯性地把一切事情都跟上幼儿园联系起来,尤其是一些孩子不愿做的事。比如“早点睡觉,明天还得去幼儿园,不要迟到。”这样的话,偶然说一次还行,一般情况下还是不说为好。该睡就睡了,该吃就吃了,没必要事事都和上幼儿园联系起来,这种不愉快的联系也会给孩子不良暗示。

 

    有时,孩子会突然出现不想上学或不上幼儿园,这种情况肯定事出有因。

    圆圆在幼儿园没出现过这种情况,她刚上小学一年级时,突然有一天晚上回来显得心思重重,跟我说她不喜欢学校,明天不想去上学了。我问为什么,她不肯直说,找各种借口。我知道小孩子是最好面子的,她肯定是在学校遇到什么事,不好意思说出来。于是慢慢想办法引导她把真话讲出来。原来,学校出于安全的考虑,不允许孩子们在校园里奔跑,圆圆课间和一个同学在教室外追打着玩了一下,被值日生抓到,姓名被记下来,说要报告给老师。她担心第二天老师会当着全班同学的面批评她,就不想去上学了。讲完这事,圆圆居然担心得哭起来。我们安慰了她,说好第二天爸爸带她去学校一起找老师,说明一下情况,请老师就不要在全班同学面前批评她。结果,第二天,她的班主任老师不但没批评她,还肯定了她能主动找老师认错的行为,并随后在班里表扬了圆圆,说她是个知错就改的好同学。我非常感恩这位老师,她能这样处理这件事,对孩子意义非凡。圆圆那天放学回来后,情绪非常好。由于昨天的一个“错误”,今天居然获得了老师的赞扬。所有阴影都烟消云散,天空一片晴朗,学校又变得那样可爱了。

    家长要学会观察孩子,当孩子突然“不听话”时,不要简单地训斥或强迫,一定要耐心地观察和询问孩子,了解孩子的心思,帮孩子解决问题,而不要让孩子独自承受痛苦。

    教师是决定学生喜欢不喜欢学校的最重要因素,幼儿园更如此。老师千万不要以为幼儿园的孩子还小,不懂事,随便想批评就批评,其实孩子越小越脸皮薄,所以幼儿园的孩子更需要老师呵护好面子。并不是说老师不能指出孩子的错误,而是要讲究一下教育艺术,既不要损害孩子的面子,又能达到让孩子改正缺点的目的。

    此外,孩子喜欢不喜欢去幼儿园,同伴关系也是很重要一个因素。一般来说孩子在幼儿园和小朋友玩得高兴,就会喜欢去幼儿园。很多孩子不喜欢去幼儿园,与他们不会和小朋友合作有关系,而这个问题不是个小问题。幼儿园是孩子实现社会化进程中的第一个站点。孩子是自信的还是自卑的,是善于和小朋友合作的还是孤独的,也和家庭教育有直接的关系。关于儿童人际交往这个话题,将在本书中其它文章中另行阐述。

 

教师和孩子的关系非常重要

    现在很多孩子惧怕去幼儿园,其实主要地不是因为家长的引导有问题,而是幼儿园有问题。幼儿园的问题主要表现在教师的素质上。。

    幼儿园教师是孩子社会化过程中遇到的第一个关系重大者,对孩子的影响非常深刻。所以当我们考量一所幼儿园或学校好不好时,不要看它是“市重点”还是“省级示范”,而要重点考察它的教师如何。而要看一个教师如何,也不是看她的学历或获奖次数,而是她是否真心尊重孩子,是否真的爱孩子——这一点很好考证,看孩子们是不是喜欢她。

    有位家长给我写信说,她想尽办法且花不少钱,把孩子送到一所市重点幼儿园。本来开始一段时间送得还比较顺利,结果有一天孩子突然哭着不肯上幼儿园。再接下来出现一种情况是,每隔两三天,孩子出现一次强烈拒绝上幼儿园的现象。后来家长了解到,该幼儿园对孩子们要求本来比较严,要求孩子坐有坐相,站有站样,上课时手必须背到后面;喝水、上厕所必须是统一的时间;每天要上课,老师布置的作业必须完成。如果仅仅是这种情况,孩子尚且能接受。关键问题是,孩子所在班级有三个老师,轮流值班,其中一位教师很严厉,每当孩子“犯规”了,就会大声责骂,并对“犯规者”进行惩罚,让孩子站到墙角,让他在全班同学面前丢脸。这个孩子就是有一天因为上课时没乖乖坐着,被老师罚站。孩子站了一会儿,可能是忘记了被罚站这回事,居然擅自跑到小朋友中间玩去了,被老师发现,老师很生气,把孩子的书包扔到门外,然后让孩子自己捡回来,并罚孩子站了更长时间。陈述完这些事件后,这位家长问我:这种情况下,如何能让孩子喜欢幼儿园?

    家长明明看到了问题的出处,却来向我讨要改变孩子的办法。似乎我手里有强力解毒剂,给出三招两式,就可以把教师的影响消除掉,让孩子高高兴兴上幼儿园。我如实对这位家长说,我没有办法。老师如果这样,神仙也没办法让孩子喜欢去上幼儿园。这样的幼儿园,无论它级别有多高,硬件有多好,“名师”有多少,金字招牌挂多少块,都不是一所好幼儿园。家长托关系、找门子,求爷爷告奶奶地上了这样的幼儿园,最后得到的却是对孩子的伤害。

当然,我相信绝大多数幼儿园教师都是善良的,她们偶然的言行不当,只是出于专业知识的欠缺或专业经验的不足,家长发现问题后,如果能友好地跟老师沟通,善意地提醒老师的问题,老师一般情况下都愿意改正。

    有位家长说她孩子的班里有一个年轻女老师,人很好,只是有时生气了会吓唬孩子们。有一天年轻老师嫌她女儿太闹,对孩子说,如果你再说话,就用胶布把你的嘴粘上!老师当然只是吓唬孩子,孩子当真了,怕以后真被老师用胶布粘嘴,无论家长如何解释和安慰,孩子哭着不肯去幼儿园。后来家长给老师打电话委婉地说了这件事,希望老师给孩子解释一下那只是开玩笑,让孩子不要再担心。老师说她没想到孩子会把她的话当真,立即表示道歉,并在电话中安慰了孩子。非常难得的是这位年轻老师属于那种知错就改的人,不但没有给孩子冷暴力,还和孩子们一起玩互相用胶布粘嘴的游戏,师生乐得哈哈大笑,孩子心中的阴影消失无踪影。人无完人,教师当然都会有做错的时候,重要的是知错就改。

    有时,老师会发现孩子一些缺点,如实地告诉家长。家长所要做的,并不是回家如实地全部告诉孩子,而要把注意力放到如何帮孩子解决上来。比如,老师说你的孩子和小朋友玩的时候,总是显得太胆小。家长如果把老师的原话转给孩子,可能会导致他给自己定性,变得更加胆小,更不愿和小朋友一起玩。而且孩子会觉得老师不喜欢自己,在说自己的不好,会在情绪上和老师产生隔阂,这也会导致孩子不喜欢幼儿园。家长应客观地分析一下自己的孩子,是确实胆小,还是出于孩子的谦让或独处的需要;如果真有点问题,应该从其它方面想办法进行改善,而不是直接告诉孩子他有个什么缺点。

    当然,如果孩子某个缺点老师反映数次,确实需要直接告知孩子,也要讲究一下方式。比如老师反映孩子喜欢抢小朋友手中的东西,多次告诫也没用。家长可以这样和孩子谈话:“老师说你是个好孩子,有三个优点,只有一个缺点,你想不想知道是哪三个优点?”讲完三个优点后,再问一下孩子想不想知道一个缺点是什么。讲完缺点后,孩子可能会略有沮丧或不好意思,家长可继续跟孩子说:“每个人都会有一个缺点,缺点其实都可以变成一个优点,你想不想知道怎么变呢?”然后告诉孩子不要再跟小朋友抢东西,给孩子出一些具体的主意,如何避免跟小朋友发生冲突。孩子听完家长的建议,接下来肯定会略有进步,家长要及时和老师沟通,和老师一起及时强化孩子的改变。这样既能改变孩子一些坏习惯,又不会损害他和老师的关系。

    教师和家长、教师和孩子的关系是否融洽,对孩子影响深刻。教师和家长都应该为增进彼此的关系而努力。从教师方面来说,除了在幼儿园中和孩子们友好相处,尊重孩子;亦可想一些办法促进孩子对幼儿园的熟悉和好感。比如,“家访”就是一种不错的方式。既可促进家长和教师间的了解与沟通,又可增加孩子和教师的熟悉感。世上的许多隔阂就是由于沟通不畅,接触不足造成的。幼儿园教师如果能在孩子入园前和入园后的每学期进行一次家访,一定能增进对孩子的了解和亲切感。

    从家长方面来说,既不要对老师盲目信任,又不要对老师苛刻和挑剔。老师都是普通人,在管理孩子中可能会出现一些小问题。遇到了这些问题,家长要本着解决问题的态度去跟老师交流,而不要怀着闹别扭的心态去找老师算账。

    有位家长跟我说,她儿子有一次在幼儿园尿了裤子,没跟老师说,老师也疏忽了,没发现。下午孩子姥姥去接孩子时发现了。当时是冬天,老人心疼孩子,就哭了,生气地去质问老师,责怪老师不负责任,和老师发生言语冲突。这件事发生之后,老师每天都会在上课前用略有威胁的口气对全班小朋友说:“上课前先上厕所,上课期间不允许上厕所。”而且每次都会点到她儿子的名说,“你要去厕所吗,上课中间不许去,尿了裤子别怪老师啊!”老师的态度弄得孩子很紧张,开始不想去幼儿园。好容易从小班升到中班,换了老师,本来挺高兴的,结果老师有一天上课前也说了同样的话,其实并不针对这个孩子,可孩子一下子又不想去幼儿园了。之后哪怕孩子是和妈妈去亲子园参加游戏活动,只要听到老师要求提前上厕所,就拒绝再参加,哭着要回家。

    幼儿园教师作为社会人,并不是强势群体,她们自身也需要成长,需要善意地对待。如果家长总以善意的眼光来看待她们,则可激发她们更多地表达爱与善。

    圆圆上幼儿园小班时,有一天我去教室接她,发现她眼角边上有几条划出的血痕,我大吃一惊,心疼地问她这是怎么了。圆圆自己似乎还懵懵懂懂地不知脸上有伤,说不出来。我又问老师孩子脸上的伤是怎么弄出来的,老师一看,也很吃惊,但也是一脸迷茫,不知圆圆的脸被什么划伤了。因为圆圆在教室没摔倒,也没和小朋友打架,而且孩子一直也没哭。我和老师的表情可能有些把孩子吓到了,圆圆本来见了我挺愉快,这时也出现惶恐之色,要哭了。我赶快拿出轻松愉快的样子,笑笑对圆圆说没什么。友好地跟老师说再见,领着孩子出了教室,老师显得有些歉意。我心里还是很难过,想知道圆圆的伤是怎么弄出来的,就没有马上离开幼儿园,带她在幼儿园院里玩了一会儿滑梯和秋千,找个机会又问她谁把她的脸弄痛了。圆圆想想,突然说“小树”。我有些不太明白,就让她领着我找一下是哪个小树,圆圆就把我带到一排冬青跟前。深秋的冬青已比较干枯,枝条看起来很硬,高度和小班的孩子身高差不多。到这里,我一下就明白了。在幼儿园小楼和小操场之间,有一小排低矮的冬青作为两个部分的分隔。但显然人们经常偷懒,就在冬青中间走出一个一尺宽的小豁口。我猜测圆圆脸上的伤就是老师领着他们从这里穿过时划的。

    幼儿园老师的做法显然不妥当,第一没考虑教会孩子们守规则,第二没考虑孩子的安全。我想,必须要和老师谈一下这个问题。目的不是去指责她,孩子的脸已被划伤,以后很可能落下浅浅的疤痕,纵使我非常心疼,但指责已无济于事,重要的是提醒她以后不能再带着孩子们从这里走。而且我猜测,这个幼儿园不止这一个老师带孩子们从这里走,别的老师可能也会这样做,所以应该对整个幼儿园的老师有个提醒。

    我带圆圆返回教室,老师见我们返回来,有些吃惊。我赶快笑着跟她打招呼,让她知道我不是来找后账的。然后告诉她,我从孩子这里问清楚了,脸上的伤是冬青划出来的。老师很吃惊,又显得有些尴尬。我坦率地跟老师说,冬青的高度正好在孩子们的头部,很容易划到脸上;划破点皮是小事,万一正好有孩子在那里摔倒,有可能伤到眼睛。老师有些不知所措,赶快说,看来以后不能走那里了。我对她说,有个事跟你商量一下,可能好多老师都习惯领着孩子们从那里走,我想去跟园长说一下,把那个口挡住,或再种几株冬青,提醒老师们以后不要再从那里走。这是考虑孩子们的安全,另一方面也教会他们守规则,你看如何?老师嘴上说好,但我看出她似乎有一些犹疑。我赶快笑笑对她说,我不会对园长说圆圆的脸被划破的事,我只是作为家长看到了幼儿园的一点点小问题,给园长一个建议。老师听我这样说,才放心地说好。

    后来我找了园长两次,冬青的豁口被补植好了,老师们不再领孩子从那里穿过。我也注意和圆圆的老师多说话聊天,让她感觉我的友好,我们因此更加熟悉了,关系一直很友好。圆圆脸上确实留下了淡淡的疤痕,直到她长大了才看不出来。

    当然家长不能期望幼儿园老师都有良好的心理素质,有个别老师,尽管家长给出的是善意的建议,仍然可能心生不满,进而有可能给孩子冷暴力。有位家长跟我说,她的孩子回家说班里一个小朋友尿裤子了,老师换裤子时打了小朋友的屁股。家长觉得老师做得不对,想和老师谈一下,又担心得罪老师,反复想了两天,把所有的措辞想好,很谨慎地跟老师谈了一下,老师当时表示自己做得不对,并保证以后再不会发生这样的事。结果此后几天,发现孩子回家后,只要问起她幼儿园的事,孩子都眼神一片忧郁和恐惧,躲躲闪闪地不敢说。家长给孩子做了好多工作,通过耐心的寻问才知道,老师听完家长意见的第二天,就严厉地指着孩子的鼻子说:“以后把你的嘴给我闭得严严实实的,幼儿园的事情,回家什么都不许跟你妈说。再说小心我撕了你的嘴!”老师还对全班小朋友下了命令,不许大家回家跟家长讲幼儿园的事情。有位家长问我,她是不是做错了,不该给老师提意见。但她不知道以后遇到这种情况该怎么办?

    这位家长做得一点错都没有,遇到这种情况,必须要去跟老师说。如果一名教师能对别的孩子那样粗暴,那她对你的孩子流露粗暴只是早晚的事情。覆巢之下,安有完卵?即使你的孩子侥幸没在她手下“犯事儿”,教师这样一种做人的态度对孩子也有负面影响。所以无论如何要说。如果因为家长提了意见,教师就更加粗暴地对待孩子,家长一定要向幼儿园的管理者反映,要求更换教师。如果有难度,应该联合更多的家长,一起促成事情的解决。当然,有可能幼儿园领导并不买家长的账,以各种借口搪塞,不积极而认真地解决问题。这样的话,只能带孩子一走了之,换一家幼儿园是最好的。

    如果幼儿园管理或教师确实存在职业道德问题,家长一定不要妥协,一定要及时向幼儿园及其上级主管部门反映,严重的甚至可以报警。

    再重复一次:在幼儿园的一切设施和条件中,没有比教师更重要的条件。幼儿园教师最核心的能力,不是她的学识、才艺等可见的、可量化的东西,而是她爱的能力,即她发自内心的善良和对孩子们的尊重。而要衡量一个老师有没有爱的能力,最简单的办法就是看孩子们喜欢不喜欢她。(未完待续)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