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神州二十号飞船推迟返回

(2025-11-09 08:47:24)
    2025年11月5日原定的我国神州二十号飞船在返回途中遭遇空间碎片撞击,因此紧急推迟飞船返回计划。下面是国家航天飞行办公室的有关消息。

    根据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的最新信息,神舟二十号载人飞船原计划于 2025 年 11 月 5 日返回地球,但因在轨期间疑似遭遇空间微小碎片撞击,返回任务已紧急推迟。目前,飞船状态和航天员安全情况如下:
一、返回时间调整与原因
   原计划与推迟背景神舟二十号于 2025 年 4 月 24 日发射升空,乘组(陈冬、陈中瑞、王杰)原计划在轨驻留约 6 个月,按计划应于 11 月 5 日返回东风着陆场。但在 11 月 5 日返回程序倒计时阶段,地面监测系统发现推进舱尾部散热面板出现直径约 5 毫米的穿孔,氧化剂储箱压力骤降 0.3MPa,初步判断为直径 2-6 毫米的空间碎片以每秒 10 公里以上速度撞击所致。
    最新进展与预估时间经过紧急评估和修复尝试,地面团队通过空间站机械臂完成了对泄漏点的特种密封材料覆盖,氧化剂储箱压力下降趋势得到遏制。截至 11 月 8 日,受损评估显示推进舱剩余壁厚仍满足再入安全阈值,且未发现其他关键系统受损。综合研判后,神舟二十号计划于11 月 12 日凌晨实施返回,采用 “快速返回” 模   式(约 8 小时流程),目前东风着陆场已完成夜间低温演练,各项准备就绪。
二、撞击事件的影响与应对
   受损系统与风险评估
推进系统:撞击导致推进舱部分管路破裂,姿态控制系统虽能维持基本功能,但无法满足返回所需的高精度轨道调整要求。
  热防护系统:返回舱热防护层未受直接影响,但飞船整体姿态稳定性下降,可能导致再入时局部区域温度上升 12%,超出设计冗余范围。
密封完整性:推进舱泄漏点附近管路存在潜在破裂风险,需通过在轨修复确保舱体压力稳定。
应急处置措施
主动规避与监测:空间站调整为 “主动规避” 模式,每 30 分钟更新碎片碰撞风险评估,并实时调整轨道高度以降低二次撞击概率。
在轨修复尝试:通过机械臂操作完成对泄漏点的初步封堵,储箱压力已稳定在安全阈值。
备份方案准备:神舟二十二号飞船已进入 72 小时应急发射准备状态,若评估神舟二十号无法修复,将执行 “飞船更换” 任务,以 6.5 小时快速对接模式接回航天员。
   航天员安全保障撞击发生后,航天员立即暂停返回程序并与空间站重新对接,于 11 月 5 日 9 时 58 分安全转移至天和核心舱,与神舟二十一号乘组实现 “太空会师”。目前,空间站物资储备可满足 6 人在轨生活 30 天以上,生命保障系统运行稳定。
三、空间碎片威胁与长期防护
   碎片环境与撞击风险地球轨道上直径 1 厘米以上的空间碎片估计超过 100 万个,毫米级碎片总数更是多达上亿个。此次撞击的碎片虽小,但其动能相当于高速子弹,可能导致航天器结构破坏、推进剂泄漏或关键设备失效。例如,毫米级碎片可划伤太阳翼或舷窗,厘米级碎片则可能穿透舱体引发爆炸。
中国航天的防护策略
被动防护:神舟飞船采用多层复合装甲(如 “惠普尔盾” 技术),可抵御 1 厘米级碎片撞击;空间站舱段使用玄武岩和芳纶复合材料填充防护,并通过出舱活动为关键设备加装额外防护罩。
主动监测与预警:建立 “天眼 - 2” 监测网,与国际共享近地轨道碎片数据,并研发量子雷达技术以提升微小碎片追踪精度。
国际合作:中国正推动将碎片数据纳入区块链管理,并与多国联合建立区域监测网络(如北太平洋激光监视网),以实时应对碎片威胁。
四、总结
神舟二十号返回任务的推迟是中国载人航天首次因空间碎片撞击引发的应急调整,充分体现了 “航天员安全高于一切” 的原则。尽管撞击导致推进舱局部受损,但通过及时的应急处置和在轨修复,飞船已具备返回条件,预计 11 月 12 日可安全着陆。此次事件也暴露了当前碎片监测技术的局限性,未来需进一步加强全球协作与主动清理技术研发,以保障太空活动的长期安全。

  作为每一个中国人,都时刻关心着航天员的生命安全,并且祝愿他们安全的早日返回。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