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五规划:一个新的历史转折点
(2025-10-31 09:29:55)《建议》传递出哪些重要信息和政策信号?上海证券报记者梳理了7大看点,连线10余位专家进行权威解读。
1 着重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
《建议》明确了“十五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 其中首要提到“高质量发展取得显著成效”。
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表示, “十五五”期间会继续淡化经济增速目标,着重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
《建议》提出
“经济增长保持在合理区间”。王青分析,未来五年,内外部环境存在较大不确定性的背景下,不设定具体的量化增速目标,有利于更从容地应对各类风险挑战,增强宏观政策的灵活性,也有利于引导各地方、各部门把工作重心放在提高经济发展质量上。
2 健全投资和融资相协调的资本市场功能
《建议》提出, 提高资本市场制度包容性、适应性,健全投资和融资相协调的资本市场功能。
清华大学国家金融研究院院长、五道口金融学院副院长田轩接受上海证券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下一个五年资本市场改革的核心任务是提升制度包容性与健全投融资功能,这意味着资本市场将更加注重服务实体经济的广度与深度,尤其支持科技创新、绿色发展和中小微企业融资需求。
3 加快建设金融强国
《建议》提出 “加快建设金融强国”,并明确了一系列部署。
2023年10月召开的中央金融工作会议首次提出“要加快建设金融强国”。随后,金融强国的内涵进一步丰富——金融强国应当基于强大的经济基础,具有领先世界的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和综合国力,同时具备一系列关键核心金融要素,包括拥有强大的货币、强大的中央银行等。
《建议》提出,完善中央银行制度,构建科学稳健的货币政策体系和覆盖全面的宏观审慎管理体系,畅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
4 巩固壮大实体经济根基
《建议》将“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巩固壮大实体经济根基”摆在战略任务的第一条。多位专家表示,这一部署围绕实体经济构建了“定方向、谋重点、强支撑”的完整逻辑,为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清晰路径。
《建议》提出“坚持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方向”“保持制造业合理比重,构建以先进制造业为骨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推动重点产业提质升级”等一系列举措。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科研信息部副部长刘向东表示,
《建议》首先确立了产业体系的核心锚点,即把“实体经济”置于突出位置,明确要求“保持制造业合理比重”。这一安排不仅凸显制造强国建设的关键地位,更意味着未来五年构建以先进制造业为骨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将成为优化供给体系的首要任务。
5 加快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建议》提出,加快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引领发展新质生产力。中国式现代化要靠科技现代化作支撑。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历史机遇,统筹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建设,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全面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抢占科技发展制高点,不断催生新质生产力。
6 建设强大国内市场
《建议》提出,强大国内市场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战略依托。坚持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坚持惠民生和促消费、投资于物和投资于人紧密结合,以新需求引领新供给,以新供给创造新需求,促进消费和投资、供给和需求良性互动,增强国内大循环内生动力和可靠性。
商务部市场运行调控专家、北京工商大学商业经济研究所所长洪涛说,“促进消费和投资、供给与需求良性互动”强调的是有潜力的消费、有效益的投资,并要求二者有机融合、相互联动、共同发展,特别是以消费需求为导向的投资十分重要。未来投资和消费联动发展能够更好地促进消费升级,促进其可持续发展。
7 增强财政可持续性
《建议》提出,发挥积极财政政策作用,增强财政可持续性。加强财政科学管理,加强财政资源和预算统筹,强化国家重大战略任务和基本民生财力保障。深化零基预算改革,统一预算分配权,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加强预算绩效管理。完善地方税、直接税体系,健全经营所得、资本所得、财产所得税收政策,规范税收优惠政策,保持合理的宏观税负水平。适当加强中央事权、提高中央财政支出比重。增加地方自主财力。加强财会监督。加快构建同高质量发展相适应的政府债务管理长效机制。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