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碣史贻直墓

https://bkimg.cdn.bcebos.com/pic/0eb30f2442a7d933c895884eda01c61373f08202abfe
那一年,史贻直41岁。
https://bkimg.cdn.bcebos.com/pic/d833c895d143ad4bd1132ffdf5484dafa40f4bfba8fe
俗话说:“伴君如伴虎。”在皇帝身边做事,难免有各种难以预料的风险,但在官场上的收益也非常可观。有了雍正皇帝的信任,史贻直的官场之路走得更加顺畅。不久,他便被提拔为吏部侍郎,接着是工部侍郎、户部侍郎,在多岗位锻炼。在清朝,六部尚书多由殿阁大学士兼任,日常工作由侍郎主持,侍郎的权力非常大。
雍正皇帝用人有一个特点,对于自己欣赏的人才,都会外派到地方去担任总督、巡抚。田文镜、李卫都有担任总督、巡抚的经历。张廷玉则因为年岁已高,不方便外出,因而自始至终都在朝廷任职。1729年,雍正皇帝命令史贻直署理福建总督。
https://bkimg.cdn.bcebos.com/pic/0e2442a7d933c895d143f746a65964f082025aafaafe
那一年,史贻直47岁。
史贻直在福建干了大量实事。
福建位于东南沿海。当时,福建水师利用巡查海域的机会,携带货物进行走私贸易,让国家税收大量流失。史贻直就任福建总督后发现了这一现象,立即下令禁止了这种行为。
福建粮食产量不高,福州、兴化、泉州、漳州4府没有足够的粮食存放到仓库里。史贻直奏报朝廷同意后,将台岛应输兵米更换成谷子运到上述4府,将陈旧稻谷换出来卖掉,存放新鲜稻谷。
1730年,雍正皇帝将史贻直调任两江总督。两江总督总管江苏(含今上海市)、安徽和江西3省的军民政务。两江地区繁华富庶,是清廷的“钱袋子”。不是皇帝特别信任的大臣,绝无可能得到两江总督这个官职。史贻直接到任命后,有些忐忑不安。
https://bkimg.cdn.bcebos.com/pic/43a7d933c895d143ad4b8a1e04ba95025aafa40fa9fe
因为史贻直是江苏人。
清朝从顺治时期就规定了官员任职的回避制度,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外官回避本省。这就是说,史贻直作为江苏人,不能回到本省任官。他不能当两江总督,也不能当江苏巡抚。就像福建人林则徐不能担任闽浙总督、湖南人左宗棠不能担任湖广总督一样。
史贻直赶紧回复朝廷,以自己是江苏人为理由,请辞两江总督。不知道是什么原因,雍正皇帝没有同意。于是,史贻直就成了两江总督,还兼任左都御史。直到一年后,史贻直才被调回朝廷。
不久,雍正皇帝派遣军队征伐准噶尔叛乱。陕西、甘肃属于军队的行道省份。史贻直奉命任职陕西巡抚兼兵部尚书。期间,朝廷曾打算禁止民间酿酒。史贻直奏报朝廷称:“烧锅亦民间谋生之一事,当视年事丰歉,审民力盈虚,加以董劝。”史贻直这种实事求是的做法,得到了雍正皇帝的肯定。
史贻直是一位办事能力很强,又保持清正廉洁作风的官员,不但雍正皇帝很信任,到了乾隆皇帝继位后,依然在政坛屹立不倒。1744年,史贻直步入人生巅峰,授任文渊阁大学士兼吏部尚书。清朝不设宰相,殿阁大学士是事实上的宰相,品级为正一品。那一刻,史贻直位极人臣,无限风光。
https://bkimg.cdn.bcebos.com/pic/ac4bd11373f082025aaffb023cb1ecedab64034fadfe
1763年,史贻直因病去世,享年82岁。乾隆皇帝追赠为太保,谥号“文靖”,入祀贤良祠。
因此今天当我站在溧阳夏庄史贻直墓前,不得不对这位先贤充满了敬意。一是在封建社会,考取进士是一件非常难得事情。而在整个清朝267年的历史中,李鸿章24岁考中进士,张之洞26岁考中进士,曾国藩27岁考中进士——左宗棠一辈子都没有尝过进士的滋味。
而在有着“神童”之称的史贻直面前,科举考试似乎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情。因为在别人还在为考取秀才拼命时,史贻直在18岁就考取进士了。而且一路开挂,直至终身。史贻直墓道牌坊两侧的长联为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史全生教授撰写。他高度评价了史贻直一生的科场成功和做官政绩,对这位封建王朝的“三代元老”做出了盖棺定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