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任是无情也动人--读《赵俪生高昭一夫妇回忆录》(二)

(2023-06-25 11:08:03)

任是无情也动人读《赵俪生高昭一夫妇回忆录》(二)

上篇从“百无一用是书生”谈了赵先生一生矢志史学研究,在经过无数次磨难之后,仍然初心不改。在中国历史研究中的“新史学”学派中,独树一帜,笑傲江湖的事情。今天谈的是他一生所经历的人,一些政治学术的大人物,在他眼里是如何评价的。

第一位是中国现代文学翘楚,北京大学的王瑶教授。通过赵先生的回忆录,我才知道王瑶是清华大学的学生,而且早在三十年代,也有过参加抗战的历史。王瑶是中国现代文学领域的举旗人物,北京大学现代文学第一批博士生导师。带出了钱理群这样优秀的学生,可以说在现代文学研究上,尤其是对于鲁迅的研究,达到了很高的水平。以前对于王瑶的了解,只要是见于后人对他解放后知识分子改造运动中,如何经历一次次运动的痛苦心理过程(见钱理群《岁月沧桑》和陈徒手《人有病,天知否》)。而对于他三十年代离开清华,到达抗战前线,又转到西南联大读书,许多人没有涉及。而赵先生的书写了这一段,并且也写到与《王瑶百年纪念文集》的说法有较大出入。按照赵先生的说法,两种说法不会有这么大“径庭”吧?

第二位是郭沫若。原来史学界传说的赵先生离开北京,是在历史所在中国历史研究的重大问题上,尤其是古史分期上,观点不同,挑战郭老权威,被郭老踢出历史所的。看了《回忆录》才知道,事实是赵先生进的科学院编译局,并且是编译局学习小组的组长。他的顶头上司是杨钟健先生,处长是关肇直(后来科学院数学所所长)。如果不是看了回忆录,我真没想到,赵先生和关院士有这么一段交集,而且对此人极其厌恶,认为特殊时期,整华罗庚和陈景润的就是这位院士。实际赵先生与郭老的冲突,一是赵先生看不惯郭沫若对待老知识分子如吴有训、陶孟和(都是中央研究院第一届院士)的态度。二就是郭老要发表一篇文章《蜥蜴的梦》。里面大骂去了台湾的董作宾(也是著名的甲骨文专家),赵先生觉得不妥,希望郭老稍微改一下,遭至郭老拒绝。因此赵先生提出辞职,没想到郭老马上批准,并且科学院限期五天离开北京。最后在艾思奇的帮助下,赵先生被推荐到东北师范大学工作。

第三位是山东大学的童书业教授。五十年代山东大学历史系可以说人才济济。被中国学术界认为是“八马同槽”,即有八位著名的历史学家同时在这里工作。而赵俪生、童书业都是八马之一(关于八马是那八个人,学术界有不同说法,但是赵、童二人始终在里面。),而且赵先生是活到最后的一匹马,因此他的回忆应该是准确的。按照赵先生的评价童书业教授是绝顶聪明的人。举例说《左传》,你只要提个开头,他就会全部背出来,而且一字不差。五十年代,华岗做山大校长,每周给全校做政治报告。童可以一字不落的记下来,甚至中间华校长咳嗦一声,他都可以说出来。但是这样一位天才史学家,因为时代的原因心理极度扭曲,形成了一些难以理解的“怪癖”。但是赵先生并没有丝毫的贬低和鄙视,而是以实事求是的笔法叙说了童先生一生的不幸。

第四位是张申府。在《回忆录》中赵先生写到:“18岁那年初识张申府先生,记得他身材较高,方脸膛,微胖,穿一身考究的西服,严整的打着领带,用一口并不浓重的河北中部口音讲课。一次到他的办公室去,看到他正把两条腿架在书桌上读杂志,这样的架势,像是后来看到的丘吉尔和尼克松照片中的形象。那时,他在清华大学是教《逻辑学》的教授,但当时还“吃不开”,此前却是大人物,曾是中国共产党巴黎支部、柏林支部的创建者,周恩来的入党介绍人,黄埔一期生入学口试的主持人”。

八十年代赵先生到北京出差,知道张申府还活着,主动登门拜访,发现张先生已经完全糊涂了。这位中国共产党的创建人之一,学富五车的学者,在中国共产党马上取得政权时,却站到国民党的立场上写了一篇文章。不仅遭到前妻刘清扬的痛斥而登报离婚,而且从此堕入尘埃,无人问及。赵先生作为历史学家和张先生的学生,深刻理解他此时此刻的心情。大浪淘沙,谁敢保证在革命的征途上,不掉队,不灰心,一直坚持到底呢?

除此之外,赵先生还写了华岗、赵德尊、蒋南翔、韦君宜、荣高棠等著名人物。对于这些解放后红极一时的人物,赵先生不贬不扬,秉笔直书。道出了这些人的真实和历史,对于教过自己的清华大学老师,如朱自清、俞平伯、闻一多,也多溢美之词,对他们的教学风格也评价恰当,不褒不贬,保持了一个史学界的良知。一个人一生可能遇到无数人,有的人一步登天,有的人堕入深渊。但是如何正确评价这些人,不以成败论英雄,确实是一个人人品的最好检验。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