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和国记忆:自行车
			
					(2022-10-13 08:19:32)		
		
						
		
			   
 在我们这个年龄,不会骑自行车的人不多。而且在六十年代,谁家有一辆崭新的自行车,那是许多人羡慕不已的。许多女孩结婚,提出的一个条件就是要一辆自行车。因此自行车在那个时候绝对是一个家庭是否富裕的标志。
   
 我们家是干部家庭,父亲收入还是可以的。所以早早就买了自行车。我印象最早的一辆是上海永久牌自行车,而且是横梁那种。有了自行车我迫不及待的想学会骑车。但是那时候只有八岁,个子比自行车高不了多少,所以开始学的时候,没少摔跤。自行车很重,所以摔倒压在身上,一时半会起不来。但是学的积极性非常高,因此没有多长时间,就敢自己骑着上路了。自行车用处非常多,不仅能带人,而且可以托东西,包括比较重的东西。那时候大人上班,经常是后面托着夫人,前面托着孩子。自行车手艺高强的人,经常可以双手脱靶骑,给人一种非常帅的感觉。
   
自行车是交通工具,也是人们联系感情的桥梁。许多年轻人通过上下班带自己喜欢的人,最终成为好朋友或者夫妻的。年轻时骑着自行车到处去。记得1974年我高中毕业,第一次到北京,给许多人带东西,都是自己骑车给人家送去的。去颐和园、香山、动物园玩,都是自己骑车去。那个时候治安还是不错的,很少发生自行车被盗的情形。一般家庭自行车就停在门外,晚上才搬到屋里,基本很少丢失。邻居之间有急事,互相借自行车也是常有的事。回想起来那个时候人与人之间还是有感情,重情谊的。
 
 我是1982年结婚的。但是在北京给我爱人买了一辆女式的车,因为她原来走着上班,有了自行车就方便多了。这辆车子直到我们搬到大连才留给了家里。自行车现在在城市还能看到。尤其共享单车兴起以后,满大街都是自行车,而且方便的很。在地铁和各个小区门口,一排一排的自行车,蔚为壮观。我自参加工作以后,很少骑自行车了。但是八十年代末期在北京师范大学读博士,除外办事还是没少骑车。那个时候校园里到处都是自行车。除外办事都是骑车。2003年我到日本做高级访问学者,住的会馆,自行车和小山一样,都是前几期留学生留下的。日本自行车都不上锁,而且非常好骑。留学日本的学生多数是骑自行车去学校。进入90年代后期,汽车开始进入家庭,各个小区、公共区域停满了汽车。随之而来的是空气污染和交通事故。尽管汽车从速度到便利都超过自行车,但是对于我们六十年代生活过的人,还是怀念自行车时代。这就是怀旧吧。
							
		 
						
		
        	
            
	        	
	            	
	                 喜欢
喜欢
	             
                                
                    0
                     赠金笔
赠金笔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