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百年回顾:我们这代人的幸与不幸(六):大学生活

(2022-08-12 08:46:58)
      上期讲了上山下乡的生活和经历,这期讲一下大学的生活和感受,以1977级为例。1977年恢复高考,我是在内蒙古土默特右旗萨拉齐二中考场考试的。因为77级是冬天进行的考试(以后高考全部是夏季进行),因此入学是1978级春天。我被录取的大学是内蒙古师范大学(当时是内蒙古师范学院),和我同时进入这所大学的有后来的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的吴晓灵;北京师范大学常务副校长史培军;人民日报海外版副总编钱江。今年8月8号师范大学举行建校70年校庆,因为疫情原因,许多校友无法返校,而且77级绝大多数已经退休,因此留下永久的遗憾。
     1978年注定是中国社会发生巨大变化的一年。四月《光明日报》发表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的文章,12月召开了具有历史意义的11届三中全会,改革开放至此拉开了帷幕,而这些事件不可能不影响刚刚入学的大学生们。尤其是《中国青年》杂志发表的文章“人生的路为什么越走越窄”,引起了全国各个大学的学生热烈的讨论。可以说那个时候,大学生是最活跃的一代人,是最有奋斗精神,家国情怀的一代人。现在回想起来,青春是如何的热烈,思想是多么的单纯,除了学习,好像就没有什么吸引大家的了。
   可以说77级上学时,大学的条件是非常差的。许多大学当时因为大革命,校舍还在农村或者租用别人的地方办学,我们师范大学是1952年建校,因此虽然条件也比较差,但毕竟还是有规模的校区和上课的教学楼。教学还算正规,而且上课的老师都非常认真,投入非常大。1979年我们到烟台海边实习,我是第一次看到大海,第一次感觉青岛是这样一个美丽的城市,这也为我研究生毕业选择大连工作,也是重要的原因。大学四年,我自己感觉非常压抑。一是我上的是生物系,实验是必不可少的。但是我生性动手能力差,又对学习生物没有兴趣,因此在非常勉强的状况下,读完了四年。二就是生活条件差。一个宿舍住16个人,都是上下铺,而且因为学习刻苦,有人半夜才回教室,搞的我大学期间一直失眠,直到上了研究生才好。三就是文化生活单调,除了上课,去图书馆,几乎没有什么业余生活。对于二十几岁的年轻人,这无疑是残酷的。偶尔有一场电影,大家看完会讨论很长时间。糟糕的伙食和寒冷的冬天,都使你难以忍受。现在人们都称赞77级、78级,认为他们是改革开放后最幸运的一代,没有知道他们是在什么条件下上完了大学。
   我们的大学生活,还有一个问题,就是没有系统的培养学生的独立思维和批判性思维的能力,盲目崇拜权威和书本知识。因此尽管许多人做了教授,甚至留学国外,但是视野和批判性研究的能力严重不足。导致的结果就是77级毕业走向领导岗位,在后来的二十年,中国真正实现科学突破的成果不多。这批人普遍趋于保守,受以前的思维影响很大,自己独立思考,大胆创新的不多。加之以前的底子太薄弱,因此没有出现几个学术大家。现在回忆起来,尽管人们对77级称赞有加,但是是时代的幸运,使我们赶上了改革开放,恢复高考招生。而人才断层,又使我们进入各级领导岗位和大学教席,成为时代的轿子。所以说,这又是我们的幸运!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