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女婿出差,接送铭铭的任务就“光荣”地落在我的头上。铭铭上的幼儿园早晨要求8:30~9:30送孩子,我也毫不例外的在8:30左右就将铭铭送到幼儿园。
在通向幼儿园的路上,每个孩子天真无暇的面孔都流露出幸福的笑容,连跑带跳地跟随着家长或者看护人匆匆忙忙的步伐奔向幼儿园。
随着甲型H1N1流感病毒的猖獗流行,幼儿园在防护上也制定了严密的措施:孩子们一进门必须到洗手处用流动水洗手,洗手池上方张贴着正确洗手的几个步骤的宣传画。小朋友洗完手后就拿起放在医务室门口的消毒干净的小毛巾将手擦干净,然后将用过的小毛巾放在旁边的脏毛巾筐里,进屋请医生老师进行晨检,经过医生老师详细的检查,如果没有问题,就发一张红牌,让孩子回到班级插到自己的名牌处。
铭铭进了幼儿园大门后,首先问候了门卫叔叔,然后就站在正在洗手的小朋友后面等待洗手。洗手池上一共4个水龙头,现在流出的是冷水,冬天是温水。只见有的家长牵着孩子挤进了排队小朋友的前面抢先洗手,将排在后面的小朋友挤的歪歪斜斜的;也有的家长不放心让孩子自己洗,而是挤进去给孩子洗手,孩子所做的工作就是伸直了双臂,可以容纳4个小朋友的地方就被一位家长占去了一半;有的孩子洗手时不断地玩水,家长就站在后面等着孩子玩个够,无视后面排队的小朋友;有的家长站在后面不断高声嘱咐自己的孩子要排队等待洗手或者叮嘱孩子加快洗的速度,我想这些家长不好意思批评个别人“加塞”,而是旁敲侧击提醒一些家长要遵守排队的规则。也有不少家长拿着毛巾在给自己的孩子擦手;孩子们进到医务室,有的孩子知道排在先到的小朋友后面,有的孩子就横冲直闯冲到前面,需要医生老师提醒才到后面去排队;有的孩子知道进门问老师好,临走时谢谢老师;有的孩子没有任何反应;有的家长会提醒孩子要问老师好,临走时谢谢老师;有的家长只是推着孩子说:“快进去检查!”孩子出来后领着孩子走向班级。
洗手,晨检是一些小事,但是通过这些小事上却反映出我们家长在孩子素质教育上存在的问题:有的家长没有教会孩子如何遵守社会规范而自身给孩子带了一个不好的头、有的家长没有教会孩子礼貌待人,尊敬师长,学会感恩;有的家长没有教会孩子如何与人交往的技巧;有的家长还没有放手让孩子学习生活自理。
幼儿园的孩子几乎都是近3岁到近6岁的孩子,正是建立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关键时候,意大利的教育家蒙台梭利医生认为2~4岁是孩子建立秩序的敏感期、2.5~6岁是社会规范敏感期。如果在这个时候我们孩子获得良好的社会道德规范教育,是十分容易接受并容易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但是我们的孩子在这个时期一旦将错误的行为或者是不良的行为养成了习惯,以后再想纠正也是十分困难的。要知道,孩子出生后,是通过各种方式进行学习和所接触的外界建立自己的认知系统,在这个系统中,也建立了包括世界观、行为方式等在内的一系列问题的准则。如果已经建立的准则是不恰当的,那么孩子的行为就可能出现偏差。人的大多数行为都是后天通过各种途径学习获得的,包括我们有意识的教育和潜移默化的影响。为了培养高素质的公民,我们应该有意识地创造各种环境和条件培养和塑造孩子的行为,养成我们所需要的行为方式。观察、模仿和复制是婴幼儿和学龄前儿童的一种特殊学习方式。孩子先是观察家长、模仿家长,以后观察和模仿小伙伴,在条件适当的情况下,孩子都有可能重复看到的行为。当孩子看到他人不排队加塞而获得一时的满足时,就会增加产生同样行为的倾向;反之,当孩子看到他人被批评或制止时,就会抑制产生这种行为的倾向,只要在条件适当的情况下,孩子都有可能重复看到的或者做过的事情。所以每个家长都必须规范自己的行为,必须时时刻刻想到自己的身份:你是孩子的榜样和老师。你要想自己的孩子将来成为什么样的人,你自己首先就要成为这样的人。
让孩子学会等待、学会遵守社会公德、学会生活自理,培养孩子成为一个健康的人是我们作为长辈人的社会责任。
按照世界卫生组织的有关标准,一个健康的孩子应该具备:
●躯体健康:身体健壮,免疫力强。
●心理健康:情绪稳定,有信心和自知之明,有明确的生活目标,不断进取,自制能力强。
●社会适应能力强:能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能受到别人的欢迎和信任。
●道德健康:能受到社会准则的约束,并用来规范自己的行为,积极为社会和他人做贡献。
我们家长应该给孩子树立一个好的榜样,因为潜移默化是教育的最高境界。
后记:当我将看到的情况向幼儿园老师反映后,第二天洗手池墙上就张贴上了“排排队,依次洗,大家都是好朋友”的宣传标语,而且地面上用4种颜色的油漆画上了4队小脚印,每队都有3排小脚印,其中有两队是小脚印,还有两队是小动物的脚印,既生动活泼,又有教育意义,时刻提醒小朋友学会排队,遵守秩序!据说幼儿园还制作了录像,请家长观看,我真为这个幼儿园及时抓住教育的契机而感到高兴,我也为铭铭在他道德感即将发生发展时刻上了一个注重素质教育的幼儿园感到欣慰。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