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大女儿因为生下来就有严重的先天性心脏病,几乎是在医院的急救病房里长大的。我和老公整日揪着心看着孩子在抢救中度过一次次病危,其时的状况可想而知,那是我们一生里一段不堪回首的日子……。当时大夫说这个孩子是带不大的,给了指标让我再生一个,所以我比同龄人多一个孩子,也多了不知多少倍的负担和心酸。在我们的精心护理下创造了奇迹,孩子一次次从死神手里被夺回来,维持到可以手术的年龄(当时还只能给五岁以上儿童做这种类型心脏手术)托门路到北京阜外医院做了手术。现在女儿已经结婚并在美容学校做讲师。女儿从小颇爱读书、写作,一直坚持写日记。最近看了女儿的博客,即喜亦忧——喜的是有思想、有文采,忧的是文中透着的多愁善感,令我担忧。因为她曾经受过那么严重的病魔折磨,所以倍加希望她能过得洒脱、幸福。(以下摘录她的三篇博客):
有时侯
有时候,明知道是错的也要去坚持,
因为不甘心放弃。
有时候,明知道是爱的也要去忘记,
因为知道没结局。
有时候,明知道没路了却还要前行,
因为已经习惯了。
有时候,明知道粉碎了却不去面对,
因为心还没绝望;
有时候,天空没有翅膀的痕迹,
但鸟儿已飞过了。
有时候,心没有被刀割的痕迹,
但痛却那么清晰。
以为,蒙住了眼睛就可以看不到现实的丑陋,
以为,捂住了耳朵就可以听不到烦恼的声调,
以为,脚步停了心就可以不再远行,
以为,时间久了人就可以不再虚伪;
然而,生活就是那么的刻薄,
再怎样,也不能重新选择。
日历一旦翻过,一切变成回忆。
“人生若只如初见”一句美丽的谎言。

曾经的歌
时间如空气,悄然地改变着对幸福的要求;
生命如蝉翼,美丽的背后是不能触碰的脆弱;
曾经的时候,每当听到《解脱》都会流下眼泪;
夜深人静的时候,一次次在《记事本》里面捕捉安慰。
春风那淡淡的的清香中,那首《勇气》就是我最想说的话;
冬日的冰雪中,听过了《眼泪知道》,再听《离不开他》
所有的痛都放在心里,
所有的泪都留在夜里,
微笑着离开,决定告别过去的一切。
不管谁对谁错、爱与不爱,
既然过去了,就是我的《不值得》。
不知不觉,花开花落。
在那一年,
我最爱听一个人唱的《你是我最深爱的人》,
但最后却是永远都不敢回味的记忆。
某年某月的黄昏,
带着即将崩溃的自己,
在那首经典的《好男人》中奋起。
或许,现在的我还会为《如果下辈子我还记得你》而心动,
还会为《我们说好的》而感伤,
还会因《如果爱下去》而想象。
但是,时间如空气,生命如蝉翼,
如今,我只相信平平淡淡才是真,
可以抓住的才是实在的,
可以相守的才是拥有的,
想幸福就要先满足。

祭奠容若—
一生恰如三月花
有一些人,他的命运如同一朵花。无论机遇如何,无论寿命长短,这朵花自他出生的那一刻就已安静的蛰伏在生命中,静静地等待开放的那一天。
纳兰容诺,就是这样的一朵花。他,在三月里开放,却在春光最盛的时候凋谢。他,是权倾一时的首辅重臣纳兰明珠最心爱的儿子。他,天资聪慧、博通经史。他,十八岁举乡试、二十二岁赐进士、常伴康熙左后。但这一切,都在他三十一岁那年嘎然而止!然而,他留下的或是风骨豪放,抑或是愁心满溢的词句,却穿越了三百年的尘世烟尘,如同春草般孜孜不绝地静静蔓延,始终挥之不去。时至今日,依旧有多少夜阑独醒的人,在淡淡的灯影中去品读那本《饮水词》。
“归梦隔狼河,又被河声搅碎”、“沉思往事立残阳,当时只道是寻常”、“残雪凝辉冷画屏,断肠声里忆平生”、“人生诺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谢家庭院残更立,此情已自成追忆”......细读纳兰的词,你会发现,在那些风骨豪放的字里行间却是捻不碎的忧伤寂寥。出生在豪门贵族,享不尽的锦衣玉食,让人惊羡的文采丹青......看似完美的背后,是什么使他落落寡欢,心境仿佛万世凄凉?是什么使他三十一岁便干涸了心海,将生平散落成雪白的梨花?
看得到的开始,猜不到的结局——
一生恰如三月花。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