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程乃珊和她的“蓝屋”

(2013-04-24 10:32:30)
标签:

程乃珊

蓝屋

文化

应约写了段关于程乃珊的文字,发在今天的《大河报》读书版上:http://newpaper.dahe.cn/dhb/html/2013-04/24/content_883511.htm?div=-1,发时删了一小段,这个是全的。

程乃珊和她的“蓝屋”

何 弘

4月22日一大早,在微博上看到程乃珊离世的消息时,我想,在媒体乃至全社会的注意力都放在雅安地震上的时候,除了文学界,大概没有人会注意到这个“上海Lady”的远行。然而我错了,上午到办公室,即有不同的记者就此事电话采访,要我谈程乃珊和她的作品。

记者的嗅觉总是敏锐的,作为上世纪八十年代以后上海“小资情调”的开拓者,程乃珊无疑拥有大量的“粉丝”。近两年,她写上海历史和人物的系列纪实作品《上海探戈》、《上海Lady》、《上海Fashion》、《上海罗曼史》、《海上萨克斯风》、《上海女人》等畅销一时就是很好的证明。程乃珊最有份量的作品大概要算《金融家》了,这是以他爷爷为原型的一部关于穷小子奋斗成为金融家的长篇小说。但让程乃珊成名的则是发表于1984年的《蓝屋》。

《蓝屋》描写的是解放前上海滩豪富钢铁大王顾福祥子孙辈的故事。作品以“蓝屋”为象征描写了不同的的生存方式和人生选择:蓝屋的主人顾福祥、顾鸿基、顾传业三代人的生活是腐朽的; 离开蓝屋的顾鸿飞、顾传辉父子二人则有着独立的人生追求。尽管这部作品暗含着一种对身世显赫的隐约炫耀,但在20世纪80年代前期,让独立自强的精神战胜不劳而获的私欲必然是作品最终的主题。

而程乃珊对这样简单的处理肯定是不满意的。“蓝屋”的原型其实就是上海铜仁路上颜料大王吴同文的“绿房子”。程乃珊的丈夫就是吴同文的外孙,她对“绿房子”的感情自然非同一般。随着时代的变迁,程乃珊日益对老上海的人和事表现出非同一般的怀恋和向往,认为只有从“蓝屋”或“绿房子”里走出来的才是真正的绅士和淑女,除上海和香港(其实是上海的延伸)这两个大都会外,中国其他地方不管多大的城市都不配称为都会,甚至都是乡下。所以,程乃珊要重写“蓝屋”,要把上海作为一个大的“蓝屋”来写,要让在中篇中死去的顾福祥活过来见证它的建成和变迁。遗憾的是,程乃珊没有完成这部作品。我想如果完成的话,顾福祥、顾鸿基、顾伟业可能同样“腐朽”,但肯定都是绅士,是今日年轻人学不来的老克勤。从程乃珊后来写的一系列纪实作品看,对昔日荣光的怀念、对老克勤的赞叹会成为她这部未竟之作的基调。

程乃珊走了,不管是作为一个独特的作家让我们怀念,还是作为一个最后的上海Lady让小资们膜拜,她已经不朽!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