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容
(2023-03-19 14:51:27)
标签:
八股财经股票投资杂谈 |
“我今年的收益率归零了”,周四下午,一个公募的朋友发出一声哀叹。
对于多数机构投资而言,春节过后的日子并不友好,几乎所有的机构重仓赛道,不管是电车光伏,还是医药消费,乃至港股,都是颓势尽显。这些赛道的弱势,肯定是与其自身行业的基本面有关,不过今天换个角度,从资金和博弈的角度来聊聊这个问题。
以往公募抱团,一般都是“抱团—超额收益—基金发行火爆—增量资金继续推高抱团品种”的循环,其中增量资金是这个游戏的核心,去年熊市,基金普遍亏损,新基金发行遇冷,这就掐断了整个循环。与此同时,考核公募最主要的标准是相对收益,在重仓品种长期跑输指数,且市场有新热点的情况下,一旦有人率先“背叛”,抱团就很容易瓦解,目前的市场,正在淋漓尽致地演绎这一瓦解的过程。
因此,只要这一过程不结束,这几个赛道就是机构的提款机。至于提出来的钱去了哪里?目前看,还是最热的两大主题:中特估和数字。中特估,是“中国特色估值体系”的简称,从证监会和国资委的一些会议和表态来看,中特估无疑是ZZ正确的选择,而且移动电信联通三大运营商也已经竖起了标杆,确实可以赚到估值的钱,近期“一带一路”概念也提供了很好的赚钱效应。数字,则是政策导向和全球科技新趋势的双加持,数据要素、数据安全、数字基座,各种概念层出不穷,微软百度的一举一动,也都在A股掀起相关个股的炒作热潮,我甚至觉得,当年的数字,某种程度上就是15年互联网+的炒作翻版。
最后用很久不用的一个词来结束今天的讨论:缩容,在没有增量资金的背景下,存量资金选择了自我缩容,在这种情况下,指数并不重要,结构的选择是今年投资的关键,尤其是新结构。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