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3 书介

标签:
文化 |
分类: 无聊才读书 |
科幻宅男的高级学术课
文学史向来不是文学粉丝们钟情的读物,尤其是如果摆在你面前的是一部充满学院派风格与腔调、并接近500页的大部头著作。可如果你购买了10年的《科幻世界》杂志、如果你是《星际迷航》、《黑客帝国》、《2001太空漫游》或者被《2012》的末日寓言激起兴趣的真正粉丝、甚至你仅仅是对“时间旅行”、“外星人”、“反乌托邦”等科幻小说母题具有浓厚兴趣的读者,哪怕你只是热爱霍尔斯特的《行星组曲》的非现实派古典音乐迷,你只是“沙丘”系列游戏的重度粉丝……那你都需要睇一眼这本《科幻小说史》。
你不能不承认,这是一个热爱科幻的时代。
按照加拿大小说家玛格丽特·阿特伍德的说法,所谓科幻小说就是关于“宇宙中的智能乌贼”的通俗类型。这个略带蔑视的说法有点奇怪,亚当·罗伯茨就认为,阿特伍德最好的三本小说都属于科幻小说的类型。比如他写道,《羚羊与秧鸡》是“一次对地狱般的反面乌托邦的毫不矫饰的冲击之作”。无论定义是什么,科幻小说在当代的畛域无疑更为广大。作为一名19世纪文学的教授与一位多产的科幻小说作家,罗伯茨写出了一部关于这种类型小说的质量之作。
这部大书拥有野心勃勃的视野,他一直把科幻小说的踪影追溯到古希腊小说中的幻想旅行作品,“在古希腊众多关于有趣的长途航海或者陆上跋涉的记叙中,有一种奇异旅行的文学类型:在天空中的旅行,尤其是旅行到其他星球。”“将旅行指向天空代表了旅行故事模式中的新路径。换句话说,我要讨论的是,科幻小说的原型为‘关于星际旅行的小说’。”
他将科幻小说与奇幻小说的切割点放在了神学启蒙的节点上,比如奇幻文学的代表作、托尔金的《指环王》是一部深厚的天主教著作,而科幻小说则随着16世纪的新宇宙论而重生,反映了17世纪新教思想家的神学。一个显著的惊人实例当然是1600年被宗教裁判所烧死在火刑柱上的布鲁诺,他认为宇宙包括了不同的世界,结果他为自己的科学幻想假说付出了代价。或许可以说,布鲁诺就是科幻小说的第一位殉道士。
他鉴定了科幻小说的4种叙述类型:空间旅行、时间旅行、科技幻想与乌托邦。这种类型化的划分,罗伯茨除了聚焦各种科幻文学作品之外,还将注意力投向多媒体科幻:电影、电视、漫画、电子游戏,甚至音乐。他甚至大胆地预言,未来的科幻类型的发展将更着重于非文字形式的演进——想想如今更多从电影、漫画、游戏中进入科幻世界的宅男们,或许这个结论有很大的可能性。书中的精彩片段俯仰皆是,如评论库布里克那部晦涩的《2001太空漫游》:“电影的‘主旨’在于终极意义上人类的被动:整部人类史最终仅仅是由幕后外星人经由黑石安插进人类头脑中的类似计算机病毒来书写的。”比如对《沙丘》小说的反法西斯主义意向的挖掘:赫伯特后来这样回顾他的创作灵感:“超人有害于人类。”
罗伯茨认为,所有的这些科幻小说都“内含了对‘不同者’的真实而强烈的愿望,一种在想象的可能范围内不断向外探索的冲动。”这大概是人类对宇宙(或神)的无尽的却有趣的一种思考。尽管有人认为该书的缺点非常明显(如对20世纪科幻发展描述过于简略等),但对于那些并不把科幻小说当成打发时间、逃避现实的消遣的高级一点的读者来说,你需要读一读这本书。要知道,这也是中文世界中绍介的第一本科幻小说史。
《科幻小说史》
作者:[英]亚当·罗伯茨
译者:马小悟
出版:北京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0年2月
http://img2.douban.com/lpic/s4172071.jpg书介" TITLE="20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