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谷子十二篇<内楗第三>:楗者,楗所谋也
(2011-01-10 22:22:25)
标签:
陈轸昭阳淳于髡齐王伯乐文化 |
分类: 鬼谷十二篇通解 |
鬼谷子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如何把内楗的原则,运用到游说上。“内者,进说辞也”,是说游说是以语言为纽带,通过说辞与被游说者相结。那么连结点又在哪里呢?“楗者,楗所谋也”,这个连结点就是游说者对事物的谋划。就是说,游说者要通过语言,把自己的计谋施展出来。
这里我们引用两则《战国策》里的故事,加以说明。
苏代为燕说齐,未见齐王,先说淳于髡曰:“人有卖骏马者,比三旦立于市,人莫知之。往见伯乐曰:‘臣有骏马,欲卖之,比三旦立于市,人莫与言,愿子还而视之。去而顾之,臣请献一朝之贾。’伯乐乃还而视之,去而顾之,一旦而马价十倍。今臣欲以骏马见于王,莫为臣先后者,足下有意为臣伯乐乎?臣请献白璧一双,黄金千镒,以为马食。”淳于髡曰:“谨闻命矣。”入言之王而见之,齐王大说苏子。 (《战国策·燕策》)
这是一篇苏秦的弟弟苏代向齐国推荐自己的文字。苏秦死后,他的弟弟继承了他的事业,但初出茅庐的他需要一个平台来实现他的哥哥没有实现的合纵联盟理想。于是他来到齐国,巧妙地向齐国重臣淳于髡推荐自己,得到了淳于髡的认可,并经过淳于髡的引荐,得到了齐王的重用。
苏代在没有见齐威王之前,先对淳于髡说道:“有一个卖骏马的人,接连三天早晨守候在市场里,也无人知道他的马是匹骏马。卖马人很着急,于是去见伯乐说:‘我有一匹骏马,想要卖掉它,可是接连三天早晨,也没有哪个人来问一下,希望先生您能绕着我的马看一下,离开时回头再瞅一眼,这样我愿意给您一天的费用。’伯乐于是就照着卖马人的话做了,结果一下子马的身价竟然涨了十倍。现在我想把‘骏马’送给齐王看,可是没有替我前后周旋的人,先生有意做我的伯乐吗?请让我送给您白璧一双,黄金千镒,以此作为您的辛苦费吧。”淳于髡说:“愿意听从您的吩咐。”于是淳于髡进宫向齐王作了引荐,齐王接见了苏代,而且很喜欢他。
鬼谷子之所以说“内者,进说辞也。楗者,楗所谋也”,其用意是把说辞和内楗分开。也就是说,说辞本身并不是内楗。这个内楗,是指对事物的具体谋划而言。我们在看下面这则故事:
昭阳为楚伐魏,覆军杀将得八城。移兵而攻齐。陈轸为齐王使,见昭阳,再拜贺战胜,起而问:“楚之法,覆军杀将,其官爵何也?”昭阳曰:“官为上柱国,爵为上执纒。”陈轸曰:“异贵于此者何也?”曰:“唯令尹耳。”陈轸曰:“令尹贵矣!王非置两令尹也,臣窃为公譬可也。楚有祠者,赐其舍人卮酒。舍人相谓曰:‘数人饮之不足,一人饮之有余。请画地为蛇,先成者饮酒。’一人蛇先生,引酒且饮之,乃左手持卮,右手画蛇,曰:‘吾能为之足。’未成,人之蛇成,夺其卮曰:‘蛇团无足,子安能为之足。’遂饮其酒。为蛇足者,终亡其酒。今君相楚而攻魏,破军杀将得八城,又移兵,欲攻齐,齐畏公甚,公以是为名居足矣,官之上非可重也。战无不胜而不知止者,身且死,爵且后归,犹为蛇足也。”昭阳以为然,解军而去。
陈轸是战国时代有名的纵横家,也是个厉害人物,他只用了一个成语故事就挽救了一个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