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燕王到底因哪些罪被削藩?

(2014-12-29 22:21:25)
标签:

历史

文化

杂谈

连载44《大明王朝家里事儿》

《大明王朝家里事儿》原名《明宫闹鬼》,是我的明宫揭秘系列的第一部,已于近日由陕西太白文艺出版社推出(第二部《大明后宫有战事》,第三部《太监秘史:大明那些九千岁》)。在纸质本面世之际,特将此书于此发布,以飨读者朋友们

******************************

/皇帝不称朕

 

第三卷  北边起风尘

 

第二十三章   四王子手捧红宝书反了(下)

 

    当燕王杀戮北平守臣、称兵造反的消息传至京师,在朝堂上并未引起太大的舆论涟漪,一些人对此甚至怀着乐见的态度,认为燕王狗急跳墙,只是加速其败亡。

    朝廷决定用武力平定燕王之乱,建文帝颁布诏书,向天下宣示了燕王的罪行。

    “国家不幸,骨肉之亲屡谋僭逆。”

    诏书首先表达了对骨肉之变的惋惜,然后介绍了诸王谋叛事觉及朝廷处置的经过:

    去年周庶人朱橚潜为不轨,检举下狱后,供出燕、齐、湘三王,都是他的同谋。此时燕王的罪恶已经暴露。朕以亲亲之故,不忍暴扬诸王之恶,只治了朱橚的罪,三王皆置之不问。

    然而今年(建文元年)齐王朱榑谋逆事又发,朝廷加以推问,他遂供出燕王朱棣、湘王朱柏与其同谋大逆。朱柏自知罪恶难逃,自焚而死。朕以燕王朱棣于亲最近,只将朱榑废为庶人,仍未忍穷治燕王之罪……

    诏书的意思,是朝廷对燕王是一而再、再而三的容忍,他却终是异志不灭。而我们也可以从中看到,朝廷是如何抓住一只螃蟹而带出一筐螃蟹的:

    先是以周王“不轨”,牵出“同谋”燕、齐、湘三王。这三位被朝廷盯上,是跑不掉的了。随后齐王落马,再次供出燕、湘二王同谋,这是朝廷开始收网了。当齐王被废,湘王自焚,燕王在“通缉名单”上已升至首位,不管他反不反,下一个都将轮到他——显然,这几只蚱蜢都是拴在周王那根绳子上的,是拔出周王这根萝卜带出的泥。

    诏书指出,燕王“包藏祸心,为日已久”,他的罪恶主要有两项,一是私印伪钞,一是藏匿罪人。

    私印伪钞也是湘王的罪行之一,可能在洪武时,各王府为了增加收入,普遍都开办了地下印刷厂,大量私印大明宝钞。

    藏匿罪人,大约就是“盗贼渊薮”之类的说辞吧,意在指责燕王招纳亡命,早有不轨的企图。

    诏书把燕王的罪行说得很严重:“先皇帝在时,深悉逆燕之恶,为之震怒成疾,以至于升遐。海内莫不痛愤,而逆燕犹不知改悔。”升遐是帝王龙驭上宾的意思,诏书将朱元璋之死,一股脑归在朱棣头上。

    许多时候,历史就是胜利者任意私涂乱改做的一本假账,如若不信,此事就是最好的证明。在建文帝的旧账本里,太祖皇帝就是被这个逆子老四活活气死的,而在朱棣即位后做的新账里,太祖皇帝只是讨厌建文父子,恨不得将他踩死,好让心爱的燕王即位。历史就是这样通过做假账转亏为盈、翻云覆雨的。

    诏书指责燕王罪行累累、不知改悔,如今又“称兵构乱,图危社稷,得罪天地祖宗”。对此,建文帝表示,对于这样一个死硬的顽固分子,朝廷不敢再赦免他了,于是宣布削去燕王的爵号,将其黜为庶人。

    从此在官方文书里,燕王成了燕庶人。

    但“扫帚不到,灰尘不会自己走掉”,朝廷同时决定“命将致讨”,集齐大军,武力征伐,扫荡燕王在北平的窟穴。

    一场持续三年,蹂躏北方数省,死伤数十万的内战,开始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