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朱元璋为何让孩儿们不辞辛劳,周行天下,相互窜门?

(2014-10-23 06:35:15)
标签:

文化

历史

杂谈

连载24《大明王朝家里事儿》

 

本书原名《明宫闹鬼》,是我的明宫揭秘系列的第一部,该书近日已由陕西太白文艺出版社推出(第二部《大明后宫有战事》,第三部《太监秘史:明朝那些九千岁》)。在纸质本面世之际,特将此书于此发布,以飨读者朋友们。(图片来自网络)

********************************************

/皇帝不称朕


第二卷 皇子与储位

第十三章 朱元璋的福星坠落了(上)


朱元璋希望儿子们团结起来,“尊敬父兄,和睦亲族”,共同维护朱家的万世基业。在皇子们各赴封地守国之先,他经常创造机会,让兄弟们回老家凤阳,一起读书、出游、练兵,在朱家的发祥之地,在对祖先的共同怀念中增进感情。

洪武七年,他特创新例,让儿子们一起为庶母成穆孙贵妃守丧。太子朱标不乐意,说自古哪有储君为父亲之妾服丧的?惹得老头子暴跳如雷,拔出剑来,作势要砍他。朱标吓得逃回东宫。幸亏东宫有聪明的辅臣,深知储君最不该干的事,就是逆国君之意。赶紧劝说他,晓以利害。朱标深悔失言,忙套上一件白袍子,额上抹一道白绫,全身孝子的打扮,去见父亲,表示深切的反省。

有学者认为,朱元璋之所以让皇子们一起来为庶母守丧,除了以此推重他爱妃的身份,还另有深意:他希望孩子们在共同参与的长时间的丧事活动中,增强家族情感上的聚合力。这是极有见地的。

皇子们到封国称王时,多数都还未成年,之国后就在封地里“守国”,未蒙召见,不许来京。朱元璋担心孩子们日久情疏,他想出的办法,是令王子们互相访问。

洪武二十六年五月底的一天,晋王府宦官首领刘二在京办完公干,陛辞回太原,朱元璋口授旨意,对晋府一些事务做出安排。讲完公事,刘二要退出,朱元璋想起什么,招手把他叫回来,叮嘱他道:“你去给晋王说,如今燕王十六日出去了,着你家王爷便收拾出去,与弟兄们相见一见。”

燕王封地在北平(今北京),晋王封地在山西太原,分别守着北边两大重镇,这两兄弟关系不好,是朱元璋的一块心病。他希望二王多见面,或许在谈笑间,他们之间的芥蒂也如北虏一样灰飞烟灭?

洪武二十七年三月,朱元璋命第二十子韩王朱松、第二十一子沈王朱模,“游观诸王国都,以敦友悌之情”。

两位年少的皇子,此行分别拜访了西安的二兄秦王、太原的三兄晋王、北平的四兄燕王、开封的五兄周王、青州的七兄齐王,历时半年,行程数千里。

韩、沈二王都是朱元璋老年时所生,当时年纪不过十二三岁,与兄长们的年龄差了二十几岁。朱元璋认为让他们辛苦这一遭是值得而且必要的,因为他们将来也是镇守一方的王子,将与兄长们携手,共同奠定王朝的基业,如果兄弟之间缺乏感情的交流,相互之间不熟悉,甚至不认识,那怎么可以呢?

洪武三十年春,朱元璋又因从曾孙靖江王朱赞仪(朱文正之孙、朱守谦之子)年幼,欲让他“知亲亲之义”,命他省视晋、燕、周、楚、齐、蜀、湘、代、肃、辽、庆、谷、秦十三国,自湘、楚入蜀,历陕而入豫、晋,经北平,东至大宁、辽阳,然后渡海,从山东回京。几乎沿着大明王朝的边界走了大半圈,此行更为艰苦。朱元璋这么做,除了敦进亲族的感情,还希望借此让子孙周历天下,熟知山川险要,习于劳苦,增广见闻,可谓用心良苦。

以上只是史料有记录者,没有记载的亲王之间的相互交往,应该更多,更为频繁。洪武后期,随着元功宿将的纷纷陨落,诸王们开始充任主帅,统率护卫、都司军马,领镇守、征伐之事。朱元璋一般会让相邻的亲王一起行动,并按其年齿分别担任主帅与副帅。朱元璋这么做,一方面是为了强化兄弟之间的感情纽带,一方面则强调了长幼有序,使孩子们既懂得孝悌,亦能各守本分,勿相争先。

待续——

(欢迎关注皇帝不称朕微信公众号:hdshuoshi)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