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硬是说,他两位郎舅哥要害他!

标签:
文化历史杂谈 |
连载10《大明王朝家里事儿》
本书原名《明宫闹鬼》,是我的“明宫揭秘”系列的第一部,首发于“天涯论坛·煮酒论史”。该书即将于陕西太白文艺出版社推出(第二部《大明第一家庭悲喜剧》也将由该出版社出版,第三部名《太监秘史:明朝那些九千岁》)。在纸质本将面世之际,我将此书于此发布,以飨读者朋友们。(图片来自网络)
******************************************
文/皇帝不称朕
第一卷大明王朝:起点为零
第六章叨坐末座的上将(上)
在明朝官史的刻画里,太祖皇帝寄于郭氏篱下的那几年,表现出卓越的才干,立下汗马功劳,但始终摆脱不了被人猜忌、排挤、打压,甚至是毒害的悲苦境遇。然而这位英雄能屈能伸,屡屡得到神灵启示和贵人相助,每到险处,自化为夷,终于踏出一片广阔的天地。
是谁在加害太祖?实录没有明言,后来就坐实在郭子兴的两位公子身上。嘉靖年间郑晓著《吾学编》,就记了一件没有得逞的谋杀事件。
说郭氏天叙与天爵兄弟(郭子兴第二与第三子),“忌上(朱元璋)英武得众心,兵势日盛”,妒心难耐,遂备下药酒,计划毒毙之,好绝后患。可不知怎地,被家人泄了密。朱元璋已经得到线报,果然郭家兄弟邀他赴宴来了。朱元璋做出高兴无备的样子,与二郭并马而去。
走到半路,他突然做出一个诡异的动作:从鞍上急跃起,跪在马上(这是一个高难度动作,难道老朱学过杂耍?),头仰朝天,好像在听什么人说话。
郭氏兄弟不解,面面相觑,再看他时,已伏在马上,顿首连连,然后旋过马头,冲二郭痛骂道:“竖奴!乃欲毒我耶?”二郭慌忙道:“哪有?”欲待辩解,朱元璋道:“适才空中有神人对我说,你二人欲以毒酒害我。”
可叹郭子兴的两个笨儿子,真以为天神泄其密谋,“骇汗洽背,下马伏地”,口里只管说:“安敢有是!安敢有是!”朱元璋回马便走,从此再不上郭府,而他与郭氏之间,嫌隙是越来越深了。
这个故事被收入《明史纪事本末》,置于郭军攻克滁州之后,俨然为信史。
看官,您若问:写书的,你怎么看?我只能说:我不知您信不信,反正我不信。朱元璋的这点猴把戏竟把郭氏哥俩儿吓出一身臭汗,下马叩头,“自此不敢萌害意”(《明史纪事本末》语)。我不敢说朱元璋手段有多高明,只能说,郭氏两兄弟若是如此,真比猪还笨,比驴还蠢。当然啦,天叙、天爵兄弟被明朝的官史刻画为一对嫉贤妒能的饭桶,朱元璋却是灵异附体,毒也毒不死,饿也饿不毙,还经常和神灵打电话。
郭氏兄弟这两位朱元璋的大舅子,他们在历史上的境遇,很像唐初的李建成、李元吉兄弟,被人说成整天不干正事,也干不了正事,唯以恶心加害一贯英明伟大正确的真命天子。手法也差不多,李世民不是差一点被他亲兄弟置酒毒死吗?
总之,经过胜利者动手动脚,历史材料大量消失,真相隐秘难知,今人读史,唯应记住一点:所谓“正史”,多是胜利者的功劳簿,切不可轻信它。
明朝开国史中关于太祖受屈挨憋的种种记载,表明了朱元璋借人家屋檐立足的真实处境;朱元璋一直没有自己的部众,他开始拥有自家的班底,是从占领滁州开始的。
濠州经元军长期围困后,兵力损失较大,元兵撤退后,朱元璋回乡募兵,一下子得兵七百。郭子兴很高兴,就任命他为镇抚,统领这七百余名子弟兵。但朱元璋为了避嫌,把人马交出来,只留下徐达、吴良、费聚等24人。这些人后来皆从朱元璋南略定远、滁州,成为他最早的嫡系班底,建国后多封公侯,有的还与朱元璋结成亲家。
闲话休叙,且说濠州的形势日见艰难,若继续顿在此地,不被人吞掉,也始终为人掣肘,朱元璋向郭子兴建议,向外发展,另寻生存空间。恰好郭子兴家乡定远县张家堡有一支民兵,号称驴牌寨,军孤粮少,想找一个靠山。朱元璋便主动请缨,去收编这支武装,遂得壮兵三千,其详情颇为波折惊险,因与本书无关,恕不细表。
朱元璋即率此兵东进,在横涧山夜袭另一支依附元朝的民军,降其男妇7万人,得精壮之兵2万。随又挟此实力,南略滁阳。这就像滚雪球,越滚越大。
朱元璋顺利拿下滁阳。这块新根据地来的非常及时,因为在这当口,朱元璋预料的大乱果然发生了。彭早住、赵均用二人称王后,矛盾重重,终至决裂,在濠州城里火拼起来,彭早住被害,从此赵均用专兵,郭子兴益发孤立,已无法立足,遂率所部万余人来到滁州。
郭子兴入城后,检阅滁州之兵,见朱元璋数月间连捷,拥兵达三万余人,真是且喜且忧。他开始设法削弱朱元璋的军权,将他身边任事的将兵官逐一调开,分置各营,就连刚刚来投,在军中“掌书记”(管理军中文书)的一介文吏李善长,也要拨到自己麾下。这大违李善长本意,拖着不肯去,郭子兴不便强迫,只好作罢。其实郭子兴看重的是兵权,对李善长这样的帷幄经画之才,并不真的看重,这便是郭子兴不如朱元璋之处,所以郭子兴起兵数年,始终郁郁人下,为人所制,名号不显,终身亦不过一元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