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皇帝不称朕
皇帝不称朕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1,632
  • 关注人气:455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皇帝说史》之1《以头承砚》

(2014-08-01 15:00:53)
标签:

文化

历史

杂谈

     文/皇帝不称朕

修史自古不易,修史者没有点刁钻的本事、玲珑多窍的心思,是干不好这一行当的!这便是修史者与酷吏的相似之处,一个修理史,一个修理人,用心非“深刻”不可——

————————————————————————————————————————

以头承砚

 

    读《国朝献征录》司礼监太监怀恩的传记,见如下一段,不禁嫣然一笑(嫣不嫣然,自知)。
原文是——

 

    “(前面说官员林俊奏事,宪宗皇帝生气了,要将他下狱。太监怀恩极谏,以为不可)上大怒,曰:‘汝与(林)俊合谋讪(诽谤)我,不然彼安知宫中事!’举所御砚掷之。恩以首承砚,不中。(上)复怒扑(掀倒)其桌。(怀)恩脱帽解带,于御前号哭不起。”

说的是明宪宗皇帝因为林俊上书,揭了宫中的丑事,立心非严办他不可。谁知司礼太监怀恩忠言逆耳,巴巴地来谏,惹恼宪宗,举起御案上的砚台就向老怀恩砸去。怀恩不惧,反而伸了脑袋去接。幸好一下未中,否则非头破血流不可。宪宗大怒,推翻了桌子。怀恩知道得罪不轻,急忙脱了官衣官帽(可不是要裸奔),伏地不起,嚎啕大哭。

 

    看完此段,若诸君也笑了,那便于我心有戚戚焉,不妨一起抚掌大笑——或有看官要问了:你这话说得怪,刚还嫣然,如何又戚戚呢?既然戚戚,如何又要一起大笑?岂不是神经发作?然然!作文就是这样,不是又哭又闹,何以称妙文?

 

    别扯远了。看官可瞅出笑点没有?且看:皇帝那么一掷,却不中,怀恩那么一承,也没中,两边都失了准头。那么到底是皇帝点射不过关呢,还是怀恩头球功夫不到家?一个欲击而不中,一个欲接而又不中,两下都失利——这算怎么回事?

 

    反过来想,如果皇帝是神枪,从不失手,那么就是怀恩故意在躲,却假装是“承”(假设一)。如果皇帝本就没有下起狠心,拿砚砸头为假,不过想听个响头,咋呼一下,好教那忠心的奴才知警为真,那就是怀恩老眼昏花,血谏未成了——如果一头血,那忠臣是做定了(假设二)。

以俺的愚见,作史者一定不取第一个假设,如是那样,君君臣臣,就都非良善了:一个太恶,一个太滑。如第二个假设成立,那就君德臣贤,皆大欢喜,将成就一段佳话。

 

    看官以为如何?可知自古修史不简单,运笔之间,是有大文章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