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以头承砚

(2009-01-16 21:10:41)
标签:

宪宗皇帝

太监

怀恩

前言

砚台

明朝

成化

    读《太监怀恩传》,见如下一段,嫣然一笑(嫣不嫣然,自知):

   

    (前面说官员林俊奏事,皇帝生气了,要把他下狱。太监怀恩极谏,以为不可)上大怒,曰:“汝与俊合谋讪我,不然彼安知宫中事!”举所御砚掷之,恩以首承砚不中,复怒扑其桌。恩脱帽解带,于御前号哭不起。

   

    看完,诸君若也笑了,便于我心有戚戚焉(这话说得怪,嫣然的事,如何又戚戚呢?还戚戚了才能一起嫣然)。

    别扯远了。我看出这故事的可笑之处在于:皇帝那么一掷,却不中,怀恩那么一承,也没中。到底是皇帝没准头呢,还是怀恩头球功夫不到家?一个欲击而不中,一个欲接而又不中,两下都失了利——这算怎么回事?

    反过来想,要是皇帝是神枪,从不失手,那么就是怀恩故意在躲——却假装是“承”。如果是皇帝本没下起狠心,拿砚砸人,那就是怀恩老眼昏花,血谏未成。以愚见,作史者一定不要取第一个假设,那样,君君臣臣,就都非良善,一个太忍,一个太滑。如果后一个假设成立,那就君德臣贤,皆大欢喜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