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诗经美学
诗经美学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3,514
  • 关注人气:593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诗经中的治国四思之三:思无斁

(2009-04-01 10:39:23)
标签:

治国

名人

诗经美学

诗经

思无斁

文化

分类: 诗经美学

诗经中的治国四思之三


文/诗经美学

(三)思无斁

 駉駉牡马,在垧之野。薄言駉者,有驒有骆,有骝有雒。以车绎绎。思无斁,思马斯作。

前几句参照上文。绎绎:通驿驿,善走。诗云:“四牡奕奕”。

  诗经中的治国四思之三:思无斁

甲骨文中的斁[yì]字形如一个站立的人,她最鲜明的特点是睁着大眼睛,白眼看人,以示厌倦。或者是用一块大的草叶覆盖在人头上,比喻不愿听闻。无斁即没有厌倦。思者无厌,克尽己责。《思齐》中的“古之人无斁,誉髦斯士。”说的是人的社会、家庭、人生的责任感。“思无斁”是尽力而有为的形象,是为政者的基本要求,尤其对掌握国家财政的人更应以此来激励自己。

《诗经》中有《皇皇者华》《四牡》两篇说明臣子的尽心竭力。不过《皇皇者华》乐而不疲的,思无。《四牡》则有怨由。“四牡騑騑,周道倭迟。岂不怀归?王事靡,我心伤悲。”四匹驾车的公马行走不停騑騑(Fei),周道大路倭迟(逶迤)弯曲延绵没有尽头。靡:不、无,(Gu):停息。
  诗经中的治国四思之三:思无斁

作是会意字,从人,从乍。人突然站起为作。甲骨文字形,象衣领初作的形状。本义:人起身,可见作乃是一种行动意志,乃是创新的渴望。作乃是奋而有为之态。从衣领处起,亦指开创之功。《说文》:“作,起也”。《易·离》“明两作”。《书·无逸》:“作其即位。”《礼记·礼运》:“后圣有作。”《易·系辞下》:“包牺氏没,神农氏作。”《论衡》:“周秦之际,诸子并作。”经典诠释方式称作以述为作。任何智者不能脱离文化固有的存在而别出花样。孔子知道自身的渺小,所以谦虚地说: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窃比于我老彭。他说自己私下里向我的”“彭咸前辈学习,他谦虚的语气浓重,而且饱含了对前人的情感。其实他的得比世界上任何一个伟人都要深邃、久远、切中平庸。他为中国的大学问者树立了作学问的榜样,践前人之迹,然后自成一格,自我新见。他用自己的行动为中国民族智慧体系的奠基。这个汇集了千万个思想者的智慧的宝塔就是今日之国学。这断话总的意思还是要说要“作”,孔子的“不作”只是谦词而已。但也要遵循作的规律,不妄作。然而在自然科学方面,则更需要原创。只有原创性的创新才有可持续的特性,原创具有内生机制机制。这是一个民族或者个人持续成功的必要条件。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