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政经正经——厘清源头 |
“有价就有货”吗?
文/扬州雅痞(约稿未刊,请勿转载!)
随着圣诞、新年的接踵而至,海运业也似乎充满了过年的气氛:各家船公司在很多航线上纷纷打出特价,价格一周数度变脸,你方唱罢我登场,海运运费车轮战,有点酒楼“海鲜价”的味道。从我收集到的八家船公司12月初东南亚FCL报价中,以shenzhen——singapore为例,航运费分别为:
460
460
540
540
490
490
540
540
460
490
510
510
在上表中,
某种商品的价格变动时,它的需求弹性的大小与价格变动所引起总收益的变动情况是密切相关的。这是因为总收益等于价格乘销售量,价格的变动引起了需求量的变动,从而就引起了销售量的变动。不同商品的需求弹性是不同的,所以价格变动引起的销售量的变动是不同的,总收益的变动也就不同。对于需求富有弹性的物品,企业往往可以实行“薄利多销”的销售策略;对于需求缺乏弹性的物品,“薄利”并不能带来“多销”,只会引起总销售额和单位利润的减少。
再来看海运货物。首先,海运是必需的,没有相近替代品——客户在选择运输手段时,通常考虑“五大要素”:1、运输物品的种类;2、运输量;3、运输距离;4、运输时间;5运输费用。以集装箱为代表的远洋运输作为国际贸易最主要的运输手段,是其他运输手段不可替代的。铁路运输、陆陆运输、航空运输、管道运输等并不是海洋运输的相近替代品,客户很难从选择海洋运输转向其他运输方式;其次,海运货物通常季节性较强:往欧美的圣诞礼品不能推迟到新年后付运,往东南亚的农历新年用品也不能在中秋时提前付运。
由此看来,海运货物的需求价格弹性是很小的。特价促销,低价竞争并不能增加客户总的出货量,只是让货物在船公司间洗牌、流转,最终集中于运价较低的船公司。而为了争夺货量,船公司会调整资源,集中火力打“价格战”;面对价格战,作为客户,必然会降低忠诚度,为了拿到市场最低价以降低物流成本,会不停地在各家船公司间询价、对比——就算已经拿到最低价,他也不会轻信。整个市场呈现出来的,是一片“非理性繁荣”景象。
在经济学中,与需求价格弹性相对应的是供给价格弹性。供给价格弹性是指一种物品供给量对其价格变动反应程度的衡量,用供给量变动百分比除以价格变动百分比来计算。它反映了商品供给量对其价格变动反应的灵敏程度。如果目前海运费的价格战居于海运市场上的供给(运力)增加,则另当别论——那船东之间兼并重组、重排座次的日子不远了。
扬州雅痞20051226于深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