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李扁性学评论 |
四、自性光明:爱情与佛理的相通之处
有没有一种办法,让人们产生主观体验,证明法喜比之热恋,比之性高潮,更加欢乐、更加幸福?如果佛家有一种办法能够起到这样的作用,那么,他用以接引众生,效率一定高出无数倍。但是,事实上只怕难以找到这样的办法。现实中有两样东西,足以达到超出爱情与性高潮的极乐体验,但是都不可靠——其一是毒品,其二是权力。罗素讲,权力是最强劲的春药。这两样东西,都会把人接引到别的地方去,像地狱之类,而不会把人接引到西方净土。
爱情为什么甜蜜?因为在爱情当中,人们能够发现自性光明。爱情当中的幸福、甜蜜,是明心见性的体验。一直以来,我赞同一个看法:人们最爱的人不是别人,而是自己。或者说,爱情,是一个人的事。至少在1997年左右,我已经认定:存在性是第一性。到今天,从佛理的角度,这个话总算是说通了。
为什么说爱情的甜蜜来自于自性光明,或者说自性光辉?因为在爱情的互动当中,个体获得的,是一种类型的信息。个人唯独对这种类型的信息有依赖性。反之,即使是火热的爱情,要是一再遭遇与这种类型相反的信息,再炽烈的爱情火焰,也终究会熄灭。
是哪种类型的信息呢?是肯定自我存在价值、证明自我重要性的信息。爱情是排他的,为什么是排他的?因为个体对于自我的唯一性、独特性、尊严和价值等相关信息具有依赖性。我,被需要;我,受崇拜;他/她,离了我,失魂落魄。个体在恋爱当中获得这一类的信息,从而滋养自己的灵魂。一旦获得这样的信息,不用吃饭,不用睡觉,精力充沛,神采飞扬。即使一个男人,或者一个女人,当初并不喜欢对方,但是也难免会被对方所提供的这一类信息所感动。追一个女人,持之以恒,契而不舍,她难免会生发一连串的感想:我真有那么美,我真有那么好,我对他真的很重要、很重要。啊!天哪!于是她会依恋那个道场。那个道场,就是那个男人。因为只有在那个场域当中,她才会不断接受这种证明自身价值的信息。只有在这个王国当中,她才是独一无二的女王。
《山楂树之恋》当中,老三对静秋而言,确实就是这么一个场域。小说原著当中有一个细节,女主人翁静秋心中一阵失落,说明了爱情的本质。文中描写,此处作一摘录:
“她硬着嘴说:‘我没觉得……是丑事,但是我现在还小,还在读书,我不会考虑这些事的……’
“‘你安心读书吧,我等你毕业了再来找你,好不好?’
“她突然觉得毕业是个多么漫长的事呀,还有好几个月,他这样说是不是意味着她这几个月都见不到他了?
“她装作不在乎的样子说:‘毕业之后的事,还是等到毕业之后再说吧,现在这么早说了也没用,谁知道我们那时是什么情况?’
“‘不管那时是什么情况,反正你毕业之后我会来找你。不过,在你毕业之前,如果你有什么需要我做的,一定告诉我,好不好?’
“她见他下了这么坚定的决心,而且下得这么快,她心里很失落,看来他见不见她都可以,并不像他刚才说的那样对她朝思暮想。她生气地说:‘我有什么需要你做的?我需要你做的就是不要来找我。’”(P134)
而静秋对老三而言,则是完全的迷醉与崇拜,他已经忘我了。老三已经达到佛家所讲的禅的境界。在他心目中,他和静秋,已经是一不是二了。他已经没有分别、没有我执。这并不说明老三没有自我,或者说上述爱情原理对老三已经不管用了。恰恰相反,他对静秋的信息依赖,已经到了死不瞑目的程度。他依赖静秋,依赖的是什么?是静秋向他提供的这种信息:你是我爱的人,你是这个世界上最重要的人,你是这个世界上最美的人,你是这个世界上独一无二的人。失去你,我的整个生命就没有光彩,没有意义,没有欢乐,没有美梦。
爱情的欢乐,是怎样激发出来的?它来自于哪里?读罢《山楂树之恋》和净空法师的经书,我相信自己找到了真理。爱情来自于自性光明。什么叫自性光明?也就是众生本来成佛。我们每个人都拥有最大的宝藏,就是自性,就是蕴藏在我们的生命深处的无限潜能。我们每个人,都是未来佛。我们本来是无所不知,无所不能,我们本来是最重要、最独特、最尊贵、最荣耀,只是我们过于沉湎于眼前的短暂而又不可靠的快乐,把我们的本性遮蔽了。
由于揭示了爱情的作用机制,我自觉能够解释为何人们依恋权柄,总想当官。我有过一次体验。大约二十余人,对于我的到来,起立、微笑、鼓掌、赞叹。我立时心花怒放!最近我想到,如果我将来发心说法,一定用这种方法接引众生。这是一个非常高明的方便善巧。
正因为重要性能够让人产生高潮体验,所以官文化在中国几千年不能铲除。相应地,爱情哲学在中国一直市场低迷。这是中国人的不幸。相比较好而言,欧美等西方国家,确实比中国人要有福。从幸福感的产生效率来比较,也能看出端倪:通过权力等方式,让一个人感受到自身的伟大,需要二十个人起立、鼓掌、欢迎、赞叹;而通过爱情的方式,只需要两个人参与就行了。
后记
我写这篇读后感,题目叫做:“山楂树之恋:并无爱情——我看到的佛理与性学”。为什么叫“并无爱情”呢?有两点原因:一个是借用达摩句式。一个是透过爱情的事相看背后的原理。
达摩句式的典故如下。梁武帝是佛门的大护法,他在佛教史上是一个鼎鼎有名的大人物。当年他以国家的力量建造了四百八十座寺院,帮助了很多人出家。他非常喜欢人出家,有人发心出家,他一定帮助,他也非常地恭敬。当时中国禅宗的第一代祖师达摩祖师到中国来,梁武帝遇到了。但是两个人很不投机,达摩祖师是直来直往,不晓得婉转委曲一点,把梁武帝这么大的一个护法得罪了。梁武帝问他:“我建造了这么多的寺院,度了这么多的人出家,我的功德大不大?”达摩祖师说:“并无功德。”达摩祖师给梁武帝泼了一盆凉水。梁武帝一听心里非常难过。梁武帝做的真的与功德不相干,功德是讲断烦恼。梁武帝虽然做了那么多好事,但他的贪嗔痴没有断,他的名利心没有丢掉。如果他的名利心真的丢掉了,贪嗔痴真的断掉了,虽然做了那么多好事,决定不会问达摩祖师。既然他问了,就说明他的贪心没有丢掉。假如他问:“我的福德多不多?”达摩祖师一定会说:“甚多甚多。”福德虽多,但没有功德。这一次见面他们说话不投机,所以梁武帝不护达摩祖师的法。达摩祖师没办法,只好跑到少林寺去面壁,因为他没事做。他面壁九年,最后等到一个慧可,把衣体传给了慧可。所以我们要辨别什么叫功德,什么叫福德。功德是定慧。戒是福德,不是功德。
朋友让我看了《山楂树之恋》,写点评论,我的第一反应就是:并无爱情。但是,事实上,爱情是有的。不然的话,我们每一个人,为什么会被它折磨一辈子?现在看,换一个角度,爱情给予我们的欢乐和悲伤,其实源于自性光辉,源自潜能。只看在什么情况下能够让我们觉悟到。
明心见性,发现自身的伟大,爱情是一个好办法。
字数:11,042
时间:2007-10-22晚17: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