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李扁性学评论 |
三、性理与佛理
在读净空的书以前,佛对我来说是很玄奥。因为佛教讲戒律,对邪淫很不感冒,而我天天讲性,感觉这里头有许多功课要做。我指的是,性理,与佛理,一定有疏通的必要。此次读净空的书,又读《山楂树之恋》,感觉机缘成熟了,于是绞尽脑汁,把两者做个说合。
疏通,要从校正错误的常识开始。有些常识性错误,谬种流传,遗害最深。比如,讲到戒律。一般人为什么排斥佛教呢?因为把佛教理解成戒律了。即使佛教不等于戒律,那也绕不过去。净空法师把这个讲清楚了,解开了我的一个大包袱。他讲,学佛并不是为了吃苦,而是得大自在,获得更大自由,获得欢乐,并且是永远的、长久的欢乐。比如吃肉,全世界的佛教,只有中国的僧人不吃肉,这也是有出处的,有典故的。是梁武帝看佛书以后发了慈悲,决定吃素,佛教界第一个出来响应,结果形成中国佛教不吃肉的惯例。但这是中国独有的。酒也是。日本是给僧人供养酒的,叫般若汤;东南亚还给僧人供香烟。我想,戒律的问题如果讲清楚了,解除一般大众对于佛教的误解,那真是一件至善的事。现在就是因为对于戒律的普遍的误解,把大众的佛缘都给断了。
当然不光是戒律的问题。佛家讲明心见性,而现代人一见到性这个字,只作两性关系解。两性的性,与明心见性的性,二者能不能弄得清来龙去脉?我在这里交待个人的一孔之见、一时之悟。
佛家讲,人有“八识”:口耳鼻舌身意,末那识,阿赖耶识。末那识相当于潜意识,阿赖耶识即是业力。我的同学宋宏彬博士,学佛独有心得。他讲,什么叫禅,禅定的过程,其实就是模拟死亡的过程。就是逐渐关闭前几种意识的过程。只有前几种意识关闭了,阿赖耶识才会出现,那是无比的欢乐,和无比的智慧。这时候人的自性光明就发掘出来了。我举一反三,认为人的睡眠也是模拟死亡的过程。口耳鼻舌身意也都关闭了,但是末那识还活跃,所以会做梦,潜意识起作用。
按照佛学理论,与宇宙共存亡的,只有阿赖耶识,人的永生,也靠阿赖耶识。上天堂也好,下地狱也好,还是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到了西方极乐世界,都要在这阿赖耶识上做文章。其他的几个识,都是短暂的,因而也都是假的。因为是假的,所以要摒弃,要“时时勤拊拭,莫使惹尘埃。”因为是假的,所以像性欲,像各种各样无穷无尽的念头,都应该禁绝。禁欲,就是要弃短暂而就永恒。五欲六尘,全是假的。修行修什么?就是不要在前七种识上做文章,而是要关闭它们,好让阿赖耶识起作用。
问题就在这里了。记不得是哪几位佛家的高僧大德,讲到要建立人间净土。在逻辑上,其实是讲了一个意思:短暂的,也是真实的。并不是说短暂的就是假的了。人在世间住不了百年,百年比起百千万劫,那当然是一刹那,是非常非常的短暂。因为这种短暂,佛家一贯把它看成是假有的,是空有的,是虚幻的。净空法师讲,爱情不是真的,是假的,为什么?因为它变。今天爱得死去活来,明天变成生死冤家。但是,现代的人们认为,即使它变,它也是真的;它短暂,仍然是真的。现代人不讲不变的真理,而讲真理它有条件。人间净土,我理解它的意思是讲,不能不重视口耳鼻舌身意和末那识,不能把眼光完全地盯在阿赖耶识上,或者说盯在永恒上。当下也很重要。因为世俗大众其实只看到了当下,并不相信永恒。现代人的观念与佛家对立就对立在这个地方:佛家认为当下是假的,只有净土是真的;大众则认为净土是假的,当下才是真的。两下里搞不拢。
要重视当下,也就是要重视口耳鼻舌身意和末那识。两性的性,存在于什么地方?我自己猜测,它对应于身、意和末那识。身是感官,此处尤指下身,意是意识,末那识是潜意识。弗洛伊德的性决定论,以及精神分析法,都是基于一个假设,即是讲,性是潜意识当中最活跃的因素。那么,各种文化,把性从感官、从意识当中赶出去,正如《山楂树之恋》所处时代的主流文化,但是没有用,它总会从潜意识当中冒出来。更有甚者,西方文化可能没有阿赖耶识的概念,只有与末那识相对的概念。这样,两性的性,就成了最本质的东西了。性在潜意识当中成了起支配作用的因素,性本能,与生本能,死本能,在一个层次上起作用。
我本来是打算一心学佛了,看了佛书以后的想法就是如此。但是很难“放下”。只讲眼前一切都是假的,唯有求生西方净土才是真的,话可以这么讲,但是现实很难让人“放下”。换句话讲,要正视当下,正视这些短暂的东西,不能轻视口耳鼻舌身意和末那识。
比如说,昨天打电话回家,因为重阳节嘛。我叫妈妈弄点肉吃,上有老人,下有小孩嘛,我妹妹的儿子在家嘛。妈妈说,哪有肉喳?没得肉。还要跑白水湾去称,谁去咧?又死贵,吃不起。我再一次的、无数次地感到惭愧。有些需要呢,是不能够通过学佛解决的。比如人要吃饭,小孩子要吃肉。这是铁一样的规律。我小时候就是如此。家里十天半月没有肉吃,放学回来就翻厢倒柜到处找肉。有一回从发霉的干菜里边翻出来一个猪舌头,显然已经是腐败了,长满红釉,那也是相当高兴。腐肉也是肉,立即就炒了辣椒下饭。当时情景,历历如新。
正是因为每一个父母,都面临子女和老人这样的需要,所以整个社会、整个国家其实是在围绕这些短暂的需要在运转。像梁武帝那样的当政者已经没有了,他是以弘扬佛法为第一要事,现代国家并不这样看。现代国家,现代社会,特别重视口耳鼻舌身意,西方社会则特别重视潜意识,或者讲末那识。所以西方讲禁欲也好,讲性解放也好,都比中国彻底。性文化进化得很快。但在东方文化当中,主流文化,只承认前四者:口耳鼻舌,身、意、末那识,都是不承认的。反过来讲,他只承认主流阶级的七“识”。
对于人的八种识,如何处理,净空法师讲了一个原则,这个原则,可以用来指导人们妥善处理好性欲和净土的关系。净空的原则,他没有明说,但是意思很明确。就是讲,先让人尝到甜头,只有人对当前的好处生了信心,才有可能相信更遥远的回报。如果当前的都不能兑现,那么以后的就更不可靠。如果是这样,两性的性,与明心见性的性,就很好处理了:两性的性,应该充分利用,充分发挥,让人们尝到甜头。但这不是目的。目的是以两性的性作为方便,作为工具,作为接引手段,通过它,达到更高的境界,达到法喜充满的境界。
我的同学宋宏彬博士讲,爱情的快乐,以及性的快乐,都已经相当接近法喜的境界了。不过爱情的欢乐短暂、不稳定,而性的欢乐就更加短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