傲Mann与偏Jane:英语学习问答录(五)

标签:
2013年5期语言与文化 |
傲Mann与偏Jane:英语学习问答录(五)
(选自《英语世界》2013年第5期)
文/文冤阁大学士
Jane笑罢,又看了一遍自己的笔记,叹了口气:“唉,你说的这些单词,真的好难啊!我怎么都记不住。”
Mann紧接着说:“不止是难吧,我把你下半句话也说掉好了:‘而且没用!’”Jane于是又腼腆地一灿:“我又不是吃英文饭的——再说,就算吃英文饭,几个人能吃到ophiolatry这一口呀?想想都觉得如吴哥窟一般遥远呢。”
“你呀你,我又不是就词论词。”Mann解释道,“主流的语言里,哪个没有些稀奇古怪的辞藻呢?这类怪词——肯定也是难词——是这些语言的特色无疑,但不是核心。我们要掌握的,首先是核心。拿星系做个比喻的话,就是先要占据了太阳,然后再考虑金星啊,地球啊,兴趣和实力都高涨的时候,再发展到海王星不迟。太阳是什么呢?就是一团最常用的词和词组咯。别的不说,就看set吧,本身有多少意思和用法?又衍生出多少词组?一时半会儿是说不清、道不明的。谁要是编词典呀,遇到set准保头大一圈。据说,在独步天下的《牛津英语大词典》里,set是篇幅最长的词条,1989年第二版印刷本里,就占去蝇头小字拼成的几十页呢。还有do啊,make啊,再拖出各种介词,做起来都是大文章,学起来也是最费神。”Jane连声应和:“可不是嘛!give in、give out、give up、give off,一大串,搞得我头都晕了,各种考试还就喜欢往这上面出题。真讨厌。”
“考太多,是无趣,但这不考也不行。英语的重中之重,就是这些词,这要不掌握,就奔那些多音节的难词去,那是要出大问题的。我就遇到过一个朋友的孩子,她很好学,很刻苦,总听她爸爸说在背词典,读莎士比亚。有一回,拿着作文来让我看,我一瞧,这就是把一堆英文词,而且是我根本就不懂的英文词,像什锦靓丽的新疆玛仁糖一样,堆砌在一起。随处看一处细部,我都暗暗赞叹:‘怎么这种词儿她都会用?我见都没见过呀!’但几个几个读,愣是一点sense都make不粗来,不——粗——来!”“呃——好吧,还真有这种学界奇葩呀?”Jane问。Mann不同意:“不能说是奇葩,人家小姑娘也是想学好英文,就是大概太过心急,走火入魔了。我就拿张三丰教张无忌打太极拳的经验劝解她,叫她把学到的东西先忘掉,回头再从简单而扎实的教材入手,不要一入门就好高骛远,从马步扎起来呀,扎呀么扎起来!”Jane点点头,又记了一笔:“那怎么扎呢?”“有个笨办法,也是最牢靠的办法,就是读词典。”“读词典?你不是刚刚嘲笑人家背词典吗?怎么又要我读词典了呢?”“我说的‘读词典’,就是读词典里最常用的这些词,一条条读,仔仔细细,反反复复,能记多少记多少。不过,别从set入手哦,那样估计半个小时就彻底泄气了。明朝的王阳明夫子可说过,要从简单的学起,否则上来太难,毁掉兴趣和信心,就不好办了。不妨读读几个介词嘛,用法不要太复杂的那种,比如between和under。自己做个安排,慢慢地往篇幅长的词条去。还有,不要读一般的英汉词典,要选朗文、牛津这种英汉双解的学习型词典。”Jane停下手中笔:“啊?词典也有讲究的吗?什么是学习型词典呢?”“这个名词呢,是挺迷惑人的。其实,哪本词典不是给人学习的呢?要学的,都是能从中学到不少语言的知识。而这类‘学习型词典’,就是外国人专门为了帮我们母语不是英语的人学习英语编出来的,常用词、常用义解释得很详细。要知道,两种语言之间不是简单的一一映射,很多是纠缠态。深奥处,光拿汉语说不清的。”
“一一映射?纠缠态?你又把话题搞复杂了喏!能举点例子吗?哪些是汉语说不清的呢?我看周围同事查查金山词霸,都说得挺清楚的嘛。”Jane满脸疑惑,望着Mann。Mann两眼望天,开始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