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1、武德末年的东宫毒酒事件,是“玄武门之变”前李家兄弟掐架的一个高潮。历来关于这件事的讨论很多,这里不做真伪辩述,只把较详细的《旧唐书列传第十四》里的相关原文拿来贴一下。小说里很多细节当然是文学性设定。
(建成)后又与元吉谋行鸩毒,引太宗入宫夜宴,既而太宗心中暴痛,吐血数升,淮安王神通狼狈扶还西宫。高祖幸第问疾,因敕建成:"秦王素不能饮,更勿夜聚。"乃谓太宗曰:"发迹晋阳,本是汝计;克平宇内,是汝大功。欲升储位,汝固让不受,以成汝美志。建成自居东宫,多历年所,今复不忍夺之。观汝兄弟是不和,同在京邑,必有忿竞。汝还行台,居于洛阳,自陕已东,悉宜主之。仍令汝建天子旌旗,如梁孝王故事。"太宗泣而奏曰:"今日之授,实非所愿,不能远离膝下。"言讫呜咽,悲不自胜。高祖曰:"昔陆贾汉臣,尚有遞过之事,况吾四方之主,天下为家。东西两宫,途路咫尺,忆汝即往,无劳悲也。"及将行,建成、元吉相与谋曰:"秦王今往洛阳,既得土地甲兵,必为后患。留在京师,制之一匹夫耳。"密令数人上封事曰:"秦王左右多是东人,闻往洛阳,非常欣跃,观其情状,自今一去,不作来意。"高祖于是遂停。
想了想,还是详细说说这个事件的发生时间吧,因为这是网上被乱传得最可笑的一部分,几乎所有咬定“毒酒不存在”的人都是生搬硬套《资治通鉴》原文,说李世民“中毒吐血后第三天就带兵去埋伏杀兄”。吾友水支以前写过相关的解释,以下引她文:
司马光爷爷在写《资治通鉴》的时候,虽然基本的体例是编年体也就是按时间排列事件顺序,可他自己也常打乱时间顺序按事件性质来排列。比如说,砸缸爷爷在武德五年十二月条里,排列了唐初未立太子前李渊曾经犹豫过的记载、武德四年洛阳收复后张婕妤到洛阳去和小李发生争执的记载,这些事情显然不是发生在武德五年十二月的,可为什么砸缸爷爷要这么放呢?原来这时李建成自请领兵前往河北对付东山再起的刘黑闼,这是李氏兄弟之争逐渐表面化和白热化的标志之一,砸缸爷爷就把前期许多涉及到兄弟冲突的事件都放在这里,作为同类性质的事件并排。
砸缸爷爷这种不严格遵循时间顺序的做法,自有他的考量。因为完全严格按时间排列的话,很多事情的因果就完全碎裂在时间线里,那就真叫作“断烂朝报”,读起来十分辛苦。
而毒酒事件在《通鉴》里也是如此。那些张口《通鉴》如何如何的人,真让人有时候不能不怀疑他们到底有没有真正去看过《通鉴》,没错,《通鉴》在武德九年六月一日太白经天事件之后、六月四日凌晨玄武门事变正式开始之前,写了毒酒事件。可是真正去看了一眼《通鉴》的人就知道,这样认为毒酒事件发生在武德九年六月玄武门之变前一天简直是搞笑。在三日到四日之间,《通鉴》其实罗列了许多事,按顺序分别是:
一、毒酒事件。
二、李渊来探望李世民,许诺让李世民去洛阳建天子旗帜。
三、建成和元吉怕世民去洛阳后难以制服,让人劝说李渊放弃成命。
四、建成、元吉劝李渊下狠心把李世民处理掉,陈叔达为李世民求情。元吉再劝,李渊就默不作声了。
五、秦府幕僚恐惧,房玄龄来找无忌哥哥嘀咕。
六、建成送尉迟恭珍宝被拒,派刺客不果后说尉迟谋反,小李力保得脱。
七、出程知节为康州刺史,程知节不愿意,赖着不走。
八、建成送段志玄等金帛,均被拒绝。
九、建成等终于成功说服李渊赶走房玄龄、杜如晦。
……
以上所有事情,根本不可能在六月一日到四日凌晨这三天之内发生的,而且其中有些事我们也确定知道时间,比如说出程知节为康州刺史他赖着不走的事情,其实发生在武德七年(鹿注:此为两唐书程本传记载,程墓志记此事发生在武德四年),而且按程知节的墓志说的,大概后来李世民还追补了一份正式的秦王教令来使他的“赖家”合法化。这里我们一眼就看得出来,《通鉴》就是把几件同性质的事情放在一起,告诉大家这一段兄弟之争中,李世民究竟是怎样一步步走向玄武门的。
水支下文引《册府元龟》资料,推断毒酒事件发生在武德九年二月底三月初这一暮春时节。为小说布局设定考虑,我没有用她这个推断时间点。
2、李元轨出示皇帝亲手写的任命自己查案的“手敕”,杨师道仍然不肯说出杨妃下落,柴璎珞说可以由此“治五姨夫一个抗旨不遵的大不敬罪名”。其实这基本是说笑,按《唐律疏议》等唐代法典,很难做到。
唐律“十恶”的“大不敬”这一条里,确实有“指斥乘舆情理切害、对捍制使而无人臣之礼”的文字,意思是公开骂皇帝本人而且骂得者特别恶毒、对传旨的使节破口大骂没有做臣子的规矩。后面《职制律》里有详细处罚规定,骂皇帝的最重处罚是“斩”,骂传旨人的最重处罚是“绞”。但是要判断这项行为的轻重程度,比如虽然骂了皇帝但不特别严重,那“徒二年”就可以了,一般性的跟传旨使节对骂也不视为重罪。
最关键的是,皇帝随手写的小纸条,没有经过中书门下等宰相办事机关走过流程的,在唐初并不被视为正式文件“制书”。李元轨拿着这种批的条子去办事,他也没有正规的“制使”身份。对方拒绝他的话,基本不太可能套用法律去治罪。当然在实际操作中,人们有得是办法规避法律死条文,脑筋正常的大臣也不会真的无视皇帝手写的小纸条。
来看一个李世民手写的小纸条,他的书法原作拓本。“昨令今旦引高丽使人辞,明日将来。敕。二日。(试译:昨天我命令今天早上引高丽使者来见我辞行,明天再来。签字和日期)”
https://wx3/large/5428634cly1fh6goznim1j20it0zk4qp.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