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龚琳娜老锣爱上大笨蛋法海不懂爱金箍棒 |
分类: 文艺 |
“神曲”未必就那么大逆不道吧?
坦率说,我真的非常不爱听龚琳娜的歌,从《忐忑》到《法海你不懂爱》,到《金箍棒》。为什么,因为不好听。但是,不好听的歌很多。比如在央视的春晚上,精选的很多老歌都很好听;但一些最新创作的歌曲就没有好听的感觉。比如在中国文学艺术节新春大联欢晚会上,除了少数老歌听起来优美上口外,很多新歌都没有好听的感觉。当然,这只是老汉我个人的感觉;而我也只能依据自己的感觉来说好听或不好听,我既不想也不该把自己认为不好听的歌曲简单地扣上“浅薄”、“低下”的帽子。即使有的歌很多人都认为不好听,但不好听不是“浅薄”、“低俗”的判别标准。
春节期间,看到一篇评论文章,题目是《“搞怪歌曲”也应有艺术质量》。这话听起来真的没错。但文章中的一些具体说法就不那么平和、中性了。比如文章说,“如病毒式传播的‘法海你不懂爱,雷峰塔会掉下来',是否过于浅薄?且作为中国人的龚琳娜对这种创作不加修正,就上台夸张表演,是否不够严肃。”比如文章引用一位作曲家的话说:“但是她(龚琳娜)越滑越远。以至于演唱低下恶劣的东西污染广大听众。我很怀疑这《金箍棒》还能称之为歌曲吗?我们的媒体在宣传什么?我们的文化官员们又在干什么?请还给歌唱舞台那片晴朗天空吧。”比如文章认为,“我吃了两个苹果,一个红一个黄,两个都挺酸”,“我爱上两个女孩,一个长一个短,两个都挺胖”,这些歌词着实让人不知所云、哭笑不得。
本来,歌曲要是好听,爱听的人就多,就有生命力;要是不好听呢,大家都不愿听,生命力也不会持久。网友吐槽,专家反对,都实属自然。但作为权威新闻机构被广为转载的权威评论,那些帽子不仅太大了,而且未必合适。白蛇传的故事流传多年,法海老和尚都是维护封建礼教、反对自由恋爱的代表。只是到了从赵文卓到李连杰的银幕形象,他才变成了正人君子。但尽管如此,他依然是不懂爱的。而鲁迅先生早在名著《论雷峰塔的倒掉》中就表达了自己的情感,“那时我惟一的希望,就在这雷峰塔的倒掉。”龚琳娜的两句歌词既直指法海软肋,又借鲁迅之语道出了发展大势,怎么就过于浅薄呢?《金箍棒》即使听起来不顺耳,但它至少也是谱造的。而且确如龚琳娜所说,是借鉴和体现了秦腔的风格,更能体现唱功。即使它不是谱造的,也够不上低下恶劣吧?要是《窝头会馆》里的脏话、二人转舞台上的黄段子都啥也不是,难道能从龚琳娜和老锣的歌中找出一个低俗的词儿或是字儿吗?至于“两个苹果”的词与曲,我以为真的与“两只老虎”大同小异,在几首“神曲”里面堪称最耐听和最上口的。您说“两只老虎”说的是什么意思呢?
我们的社会毕竟到了一个日趋多远的时代,以一些人的好恶决定所有人该听什么不该听什么、该看什么不该看什么日子已经成为过去。对所有不同的事物,应该多一些理解和包容。不好的东西,绝对不会有生命力。但不要动辄就挥舞起道德的大棒。那样真的不利于文艺创作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