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应看到多数人不认可裸官

(2012-03-11 16:49:57)
标签:

裸官

社科院

分类: 社会

 

                   应看到多数人不认可裸官

 

《北京青年报》3月10日刊发评论文章《“裸官”问题须引起高度重视》。文章列举了多起裸官腐败案件,引用了上海市委书记俞正声在“两会”上关于裸官不利于行使职权的讲话,说明对裸官问题须引起高度重视。这是有说服力的。但文章引用前不久社科院《法治蓝皮书》中的《裸官监管调研报告》,认为从“总体上看,公众和公职人员对裸官现象的认识都是不够的”,我认为这个判断没有抓住现象的本质。

 

社科院的“报告”显示,有38.9%的公职人员认同配偶子女拥有外国国籍或外国永久居留权,而认同这一做法的公众占比为34.2%。很多报导都把评论的焦点放在“官越大,对裸官越宽容”上面。其实呢,如果这个调查代表性足够的话,其结果更应该被理解为大多数、或六成五以上的人都不认同裸官,因为公职人员的认同度也仅比一般公众高4.7个百分点;且在包括公职人员在内的总受访者中,对裸官的认可度也不到三成五。值得重视的只是一些位高权重者的态度,如超过半数的县处级以上干部认同子女可以拥有外国国籍或永远在外居留;如宗立成委员在“两会”上为官员鸣不平说,他们也有把子女送出去的权利。

 

应该说,不认可裸官是一个国际惯例。在很多国家,一些竞争竞选性的事项上,候选人的家庭背景都属于必须让选民知道的基本情况。首先,作为拥有一定权力的国家公职人员,是要为国家公共事务服务的。配偶和子女都拥有外国国籍,表明其或是不热爱自己的国家,或是对自己的国家没有信心,至少也是把自己的物质利益置于国家利益之上。当然,也有人说定居国外是为了在自己的事业上、在自己的专业方面能够有更好的发展,为人类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但对多数裸官家属而言,事情大概并非如此。道理很简单,难道裸官的家属们都是无法在国内发展、只有在国外才能更好发展的国际人才吗?而裸官的家属都成了外籍,裸官们难道会永远天各一方吗?

 

此外,如果裸官的配偶和子女都在某某国家,那么,在面对两国之间的利益矛盾时,裸官的立场站在哪一边呢?我们常常听到看到某些跨国夫妻,在谈到观看两国之间的体育比赛时,心情都是很纠结的。我也认识几位子女已经入了某国国籍的人士,谈到国家之间关系乃至矛盾时,即使我认为中国完全在理的事情,他们也往往站在对方的立场上说话,以致我真想问一句,你们到底是哪国人?可想而知,无论是部门还是地方的官员,如果是裸官,当他们面对国与国之间的利益冲突时,能全心全意维护我们的国家利益吗?

 

再有,裸官与其他官员相比,腐败的可能性更大。一是裸官的配偶和子女如何取得外国国籍,这应该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移民他国,或是有才,或是有财;如果无才,必是有财,但财从哪里来?与裸官有无关系?二是身为裸官,更有了多捞狠捞的动力。因为之所以要去国外,当然是为了享受更好的物质生活;而只有一定的财富积累,才能保证其和家属享受比在国内更好的生活。三是成为裸官,往往是家庭整体计划的一个环节。人们有理由推测,没有了后顾之忧,随时可以拍屁股走人。而确有一些贪污受贿的官员和老总,先把老婆孩子弄了出去,为自己或东窗事发或安全着陆后开溜做好准备。

 

当然,我们的社会毕竟走到了更加开放、包容的今天。天要下雨,娘要嫁人;人各有志,不必强求。无论出于什么目的,胸怀祖国也好,放眼世界也罢,都是个人的合理选项,都值得尊重和认可。但不应该因为我们制度和工作上的缺陷和漏洞,给国家利益带来损失,并为贪腐行为洞开方便之门。这正是大多数人不认可裸官的根本原因。我们不是要看人民群众满意不满意、赞成不赞成吗?那么,对多数群众不赞成不满意的裸官问题,有关部门是否应该认真对待并有效解决呢?

 

                      (载于2012年3月11日《北京青年报》)

应看到多数人不认可裸官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