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诚勿扰》:男嘉宾为什么“失败退场”?


标签:
《非诚勿扰》男嘉宾失败退场 |
分类: 生活 |
作为过来人,老汉我一直木有兴趣看各类相亲节目。但是,俺老伴儿为了看江苏卫视的《非诚勿扰》,却常常和俺抢遥控器。俺虽然总是让她一马,但也不免拿老人家开个涮、打个釵,“您老也真是人老心不老呀”。
虽然像被动吸烟那样被动地看电视,但不知不觉之中,老汉我竟然也对这个年轻人的节目有了兴趣。说的是年轻人的事儿,其实是老少咸宜。于是,从每一位男嘉宾出场,我们便判断24位女嘉宾会亮多少盏灯,并根据亮灯的数量判断谁可以去夏威夷。如果等不到结束,24盏灯就全灭了,那就要分析分析此君倒底因为什么“失败退场”。场上的“24位佳丽”,有的人10分钟就被领走了;有的人确成为“钉子户”,一站就是几个月。而一拨又一拨的“5位男士”,有人抱得美人儿归,有人却没到最后环节就听到了悲壮的音乐。这都是为什么呢?其实,每一个人的成功与失败,都看似偶然实则必然。看似相亲小舞台,实则人生大舞台呀!
人生大舞台,折射着时代的变迁。价值的多元,个性的解放,使每个人可以尽情地展现自我。自以为可以凭着家财万贯或是才高八斗,或是凭着一个海外身份、美国绿卡,就可以指谁是谁、想谁就带谁走的时代,真的一去不复返了。而因为这个相亲小舞台采取的是一男对24女的模式,所以,男士的选择面和成功率本应更大一些。整整一个排呀,总有一位适合您嘛。但几乎每场中的多数都是“失败退场”,一无所获。而失败者中,有的有才,有的有财,有的有貌,有的有海外身份;成功者中,则有的才气一般,有的财富一般,有的相貌平平。这又是为什么呢?旁观者清、当局者迷。依老汉我的观察,失败退场的男士无外乎三种情况。
一是口气太大,让人听着不舒服。当然,谈婚论嫁,条件是必不可少的。但说话的口气不能太大,言语中流露出居高临下的优越感。眼下正在打工,这太正常了,多数人都在给别人打工。但如果来不来就“当年我麾下有100多人”,一张口就“这些事儿都是下边人来干”,乃至“我要做全世界最棒的……”,这能给人什么印象呢?是出类拔萃、志存高远呢,还是自命不凡、不切实际呢?
二是标新立异,让人缺乏安全感。可能太想出奇而制胜,但往往却玩儿大发了。有的大喊大叫,嘻嘻哈哈,神经兮兮,自以为活泼可爱;也有的戴着眼罩登场,说是要找感觉,自以为很酷,与众不同。还有的人借着这个舞台,向自己的老爸喊话;有的人自己来参加节目,却说是为了给老妈找老伴儿。这是哪儿跟哪儿啊。先生们不知想没想过,您要是在生活中始终保持这样的状态,谁受得了啊?
三是以自我为中心,只知有自己、不知有对方。有时,某位男家宾一登场,哇,24盏灯全亮。真个令当事人得意,令观众们羡慕。但两个回合下来,甚至还没有把准备的短片播完,形势就急转直下,预示失败的乐曲蓦然响起。再看主持人和两位点评老师,有时已经不愿再说什么,有时还真想让对方明白自己为什么失败。但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啊!要是上一次电视就能整明白了,也许还不用上电视了呢。不是吗?一位帅哥十分不情愿、不甘心、不服气地说,我这人就是太直。但是,您那叫直吗?那叫自私自利,那叫自以为是,那叫异想天开。您一口气提出了20多个要求,必须对您如何,必须对您的家人如何,您这人脾气比较爆,但您以为您是谁呀?您就是老板,给员工提要求,也得说说您给人家啥待遇、凭啥让人家给您卖力气吧?
此外,那些男嘉宾的朋友哥们儿,有时也是“成事不足,败事有余”。或是一人一句,把当事人的缺点放大和夸张地一一道来;或是把当事人几近苛刻的要求添油加醋地发挥一番,不知道是想帮忙呢,还是想帮倒忙。要想出奇制胜,也别太过呀。
当然,作为女士,道理也一样。湖南台的《我们约会吧》,男女的位置正好相反,一女对18男。才貌双全、善解人意、理性务实的女性,成功率就比较高。有的人形象并不差,甚至很出色,但或是疯疯癫癫,或是出言不逊,都往往使男士敬而远之。《非诚勿扰》、《我们约会吧》这些节目播了这么多期了,成功的、失败的男女嘉宾也有不少了,还没成功的、暂时失败的,应该从中悟出一些成功和失败的道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