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开放外国人来华狩猎国家林业局 |
分类: 社会 |
《新京报》8月6日以《外国人来华狩猎中断5年有望于今年重启》为题刊发消息称,日前,国家林业局保护司委托“野生动物猎捕专家委员会”对两起外国人申请来华狩猎的申请进行评审,评审获得通过。这是2006年中国暂停外国人来华狩猎后首次启动相关评审。评审结果并不具有行政效力,不能作为狩猎依据,但是评审结果将成为国家林业局是否下发行政许可的重要依据。
消息称,相关部门曾在2006年准备举行“2006年秋季国际狩猎野生动物额度”拍卖,公告一经刊出,便在公众和媒体间引起广泛质疑,此后外国人来华狩猎活动暂停。而今年早些时候,北京密云拟建狩猎场的消息发布后,也遭到部分委员、代表的强烈反对,最后被迫取消。为什么总有人要打中国野生动物的主意呢?难道中国的野生动物物种丰富、数量众多,可以滥开杀戒了吗?目前外国人申请的岩羊和藏原羚都是二级保护动物,有关方面说对此采取了保护措施,要求“打公不打母”。这不是自欺欺人吗?第一,做得到做不到?第二,公的和母的一样,没了谁都不能繁衍下一代。不能为了眼前的一点经济利益,就如此内外有别、不计长远吧?
而更为重要的是,对待动物的态度,是人类文明程度的一个标志。几年来,一些虐杀动物的丑陋行为不断被媒体和网友揭露出来并受到谴责。而同非法的虐杀小猫、小兔的行为相比,所谓合法的猎击动物的行为也是同样残忍、甚至是更加残忍的。在21世纪20年代即将开始的时候,为外国人网开一面,允许他们来华进行残忍的猎杀活动,绝对不符合现代文明的发展方向。
当然,面对反对狩猎和虐杀动物的呼声,也有不同的声音表示,你们装什么装,难道不吃肉吗?我就纳闷,谁装呀?吃肉就要狩猎和虐杀动物吗?反对狩猎和文明的屠宰、食肉,与残忍的虐杀并以此为乐,是有着本质区别的。所有的动物都是有感知的生命。如果为了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不得不去宰杀一些家养的或是野生的动物,人类可以采用相对文明和先进的方式,尽量减轻这些动物死亡时的痛苦。如许多屠宰线就符合这样的标准。
也有人说国外如何如何。不错,从美国副总拜登到英国皇室,都把狩猎做为一项传统的娱乐活动。但由此并不能证明狩猎活动的高雅与文明,反而证明了权贵们的奢侈与腐败。我们要学习和借鉴的,是发达国家的科学技术和管理经验,而不是一些与现代文明背道而驰的生活方式。在传统的西班牙斗牛和奔牛节都得到越来越多的抵制、西班牙某些电视台已经停止在黄金时间播放斗牛节目的背景下,开放外国人狩猎,真的不符合世界文明的潮流。如果不虐杀动物,就没有其他的致富方式了吗?人类一定要把自己的欢乐建立在动物的痛苦之上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