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夫妻版“越狱”,真的不同凡响

(2011-05-13 18:01:17)
标签:

《危情三日》

影评

夫妻版

《越狱》

杂谈

分类: 文艺

 

 

假如所有的人证、物证都确凿地表明你杀了人,你的律师也表示铁证如山、根本不可能翻案,但是你真的没有杀人,你应该怎么办?或许只有身临其境、亲身经历,才能明白废除死刑对防止冤案的意义。当然,这不是写影评要讨论的问题。虽然一部故事片的情节纯属虚构,虽然每一个观众都没有被误认成杀人犯的经历,但成功的艺术作品或可以给人感同身受的效果。以此为标准,影片《危情三日》取得了相当的成功。作为一部夫妻版的“越狱”,该片至少在三个方面不同于同类影片。

 

一是案情及其背景。当看到女主人公劳拉被捕入狱、男主人公约翰坚信妻子是无辜的时候,我们以为这又是一桩遭人陷害的事件,所以便随着剧情的展开,期待着谜底的揭开。但随着影片多次闪回案发的过程,我们终于明白这不过是一个单纯的刑事案件。素与女上司不对付的劳拉下班前刚和老女人吵完架,后者在停车场被盗贼用灭火器击中倒地;凶手逃跑时撞上了下班去车场的劳拉,后者身上便沾上了死者的血迹;劳拉见地上的灭火器碍事随手将其挪开,便在凶器上留下了自己的指纹;目击者在车场看到劳拉驾车离去,看到了倒在地上的女上司的尸体……没有复杂的社会背景,没有神秘的幕后人物,但定案的一切要素都具备了,人证物证不容置疑,连律师都彻底绝望地咆哮“劳拉她出不来了”。如果真凶没有意外被抓获,没有对犯罪事实供认不讳,是没有任何理由可以还女主人公清白的了。

 

二是男主人公的塑造。不同于好莱坞大片中惯用的模式,约翰没有一个可以召之即来、无怨无悔、同生死共患难的朋友。从头到尾,他都是一个人在战斗。但是,他绝不是美国大片中常见的那种孤胆英雄。他不是史泰龙、施瓦辛格那样的硬汉,也不是《敢死队》里的肌肉男。他只是一个人到中年、身材臃肿、窝窝囊囊的大学教师,从来没有摸过枪,被两个街头小混混打得满地找牙。但是,当一切希望破灭之后,当妻子不得不以自杀来抗争之后,当劳拉注定要在监狱里度过一生之后,他别无选择,只有冒险一搏,只有孤注一掷,只有用自己全部的爱、智慧和能力,去做一件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虽然他做的很多事情,在现实生活中真的不可能发生,但观众依然希望他成功,且并不计较其中的不合情理之处。比如很难设想,一个外人可以轻而易举剪短监狱的电话线,而监狱的医生打不通电话竟然就不打了,仓促把犯人送进医院。没有手机或其他通讯方式吗?但这一切并不重要,我们宁愿相信她是忙昏了头。

 

三是影片的结尾。随着剧情的深入,老汉我一直在想,即使两口子越狱成功又能怎样?翻案吗?要翻得了,他们就不用跑了。不翻案,他们又能跑到那里去?何况还带着一个孩子。谜底直到最后才被揭开。当一家三口在机场等候安检,当便衣特工开始号令检查每一个旅客,老汉我甚至在想,也许这片子是一部悲剧,因为主人公一家已经无路可逃了。岂知峰回路转、柳暗花明,便衣们直奔的是赴海地航班,因为他们从约翰家的垃圾中翻出了海地旧总统府的图片。而这实际是男主人公声东击西、调虎离山之计。当该航班查无此人时,一家三口已经登上了赴委内瑞拉的航班。委国并不遥远,却是老美的死对头。虽然让机场扣住一个必然要经过安检的嫌犯并非难事儿,但我们宁愿相信他们手持的是完全以假乱真的假护照,我们期待看到无辜的主人公在一个人不知鬼不觉的地方过上平静的正常人的生活。我们不得不假设,即使在“疑罪从无”的法制原则下,当发生了确如本片一样的故事,如何能确保一个人不被冤枉呢?在壁垒森严的监狱里面,是否还关押着如劳拉一样的冤屈者呢?

 

                  (载于2011年6月24日《中国信息报》)

夫妻版“越狱”,真的不同凡响

夫妻版“越狱”,真的不同凡响

夫妻版“越狱”,真的不同凡响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