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农大校长为什么两次抨击自主招生?

(2011-02-28 07:39:47)
标签:

农大校长

柯炳生

两次抨击

自主招生

杂谈

分类: 社会
 

 

在高校自主招生势头正劲、并形成了“三国鼎立”之势的时候,在“北约”门前车水马龙、考生何家长们全力以赴的时候,中国农业大学校长柯炳生在两个月前发文《关于高考招生制度改革的几点认识》之后,再次撰文《对自主招生与高考改革的再思考》,目前自主招生考试存在的诸多弊端。

 

柯校长曾指出,农大完全具备自主招生资格,但该校当年经过深思熟虑,没有申请开展自主招生工作。他指出,自主招生分笔试和面试,“就笔试而言,最关键的是无法说清楚一个道理:凭什么认为自主招生的考试题比高考题更科学、更可靠,更能测验出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如果真的如此,那为什么不能把自主招生试题变成高考题?”“面试题目,不可能、也不应该有标准答案,而在很大程度上要靠评委的主观判断。”“如何能够保证不同小组的评价标准都大体一致?”“对于中学生的几十分钟的面试,是否真就能看得很清楚?”这次,柯校长又指出,“分数与能力绝对是正相关的;说分数不能够充分反映能力,仅就很少数人而言是正确的。”

 

从网上的民意反映看,绝大多数意见是支持柯校长的。显然,柯校长提到的问题不仅很专业,而且也正是社会各界关注和质疑的焦点。谁能保证由一所大学教师出的题,比由一个地区的一批专家出的题,更能全面衡量一个人的综合素质呢?记得几年前,复旦和上海交大就曾出过这样的面试题,如“你觉得作为一个团队的领袖,应具备哪些素质”、“如果你在政府部门身居要职…”、“你对上海房屋规划中的房屋间隔问题了解吗”、“对可怜之人必有可恶之处有何看法”等等问题,做为录用大学毕业生、甚至是招聘中层领导干部的试题可能更为合适;用于判断一个中学生的素质,真有点儿风马牛不相及。

 

而现行的高考制度,尽管存在偶然因素,存在高分低能的情况,但毕竟还有一条成绩线。对多数人而言,这条线是公正的;高考的成绩与个人志愿的实现是呈正相关的。相对于“唯分数为是”而言,大多数人更不能容忍的是此前不断扩大的各种加分因素,什么三好、什么推荐、什么特长,给分数之外的运作开了绿灯。当呼吁取消、至少是抑制各种加分之声日益强烈的背景下,扩大中学校长推荐和高校自主招生规模,显然与渴望公平的呼声和趋势背道而驰,也难免会增加产生新的不公的几率。如果现行的集中命题、统一标准、封闭阅卷、计算机录取的考试形式,尚不能彻底杜绝不公和腐败现象,那么,靠社会监督下的学校和教师自律,以信誉作担保,就更近乎是痴人说梦了。“说你行你就行,说你不行就不行”,你又能拿出什么证据说人家以权谋私呢?

 

有些看上去很美的改革,往往强调一点、不及其余。自主招生与其说是为了弥补现行招考制度的弊端,不如说是赋予高校一定额度的招生权力。但如果意识不到,高考的分数线仍然是我们这个社会所有招考事项中,唯一的相对最为公平的底线,不断地、局部性地突破这一底线,量变造成质变,就很难不带来颠覆性结果,最终事与愿违,弊大于利,造成的只能是一场灾难。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