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亚运金牌,不妨也按人均标准

标签:
广州亚运会闭幕式金牌总数人均标准 |
分类: 体育 |
国人瞩目的广州亚运会在灿烂的礼花中落下了帷幕。中国运动健儿顽强拼搏,广州各界齐心努力,使本届亚运会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
本届亚运会,是继2008年奥运会之后,由中国承办的又一次国际体育盛会,也是我们国家承办的第二次亚运会。同以往在世界其他地区举办的大赛相比,无论是08年奥运会,还是本届亚运会,由于在自己家里举办,在家乡父老乡亲面前比赛,天时、地利、人和,我们的运动员都取得了相对更好的成绩。08年奥运会,我们第一次取得了金牌总数第一的战绩。本届亚运会,中国以199枚金牌、416枚奖牌的总量“一骑绝尘”,遥遥领先。于是,亚运期间,也出现了“唯金牌论”、“金牌多得不好意思”的声音,引发了一些争论和讨论。
其实,无论是奥运会还是亚运会,既是为了促进各国、各地区之间的体育交流,增进运动员教练员之间的友谊,更是要弘扬“更高、更快、更强”的奥林匹克精神,通过拼搏决出胜负和名次,向新的目标和记录冲击。所以,所有参赛的代表队和选手,有实力的在争取冲击金牌或奖牌,无力拿牌者也会力争取得好成绩。因此,如果有实力但出于其他目的而礼让金牌,恰是有悖体育道德和奥林匹克精神的。
奥运会的历史已过百年。冷战时期,基本上是“两霸”轮流坐庄,好像谁也没有不好意思。苏联解体后,美国人当老大当了多年,一直自我感觉良好。直到两年前北京奥运会时,我们中国人、亚洲人、东方人、黄种人,才第一次坐上金牌榜的首座。真是百年等一回呀!但是,中国的竞技体育水平并非达到傲视群雄的程度。除了乒乓球以外,其他项目都不具有绝对优势。特别是很多集体项目,与世界乃至亚洲先进水平还差得很远,金牌的含金量并不高。在从经济角度讲综合国力时,我们常说要看人均水平。亚运金牌也一样,如果用人口总量做个分母,“一骑绝尘”就荡然不在了。或许我们人均金牌数量与韩、朝等国都在差不多的水平上;与一些国家相比,可能还真差得多。
多年前,我们讲“友谊第一,比赛第二”。后来逐渐明白了,说这话是要有实力做后盾的。没实力,谁带你玩儿?谁跟你玩儿?你又跟谁友谊呢?比如中国足球要是说这话,您就只能关着门自己跟自己玩儿,或是花大价钱请些名角儿,来家里“逗你玩儿”。关于金牌的讨论也涉及到对竞技体育的投入问题。实际上,我们对体育项目的投入是非常不平衡的,而投入的多少与运动成绩也无必然的因果关系。要说投入,谁也比不过中国男足。所以,中国的竞技体育还应该继续发展,均衡发展,全面发展,健康发展。我们反对的,是弄虚作假,是不正之风,如虚报年龄、服用兴奋剂、赌球假球等等。
竞技体育与群众体育从来都不是对立的关系。在北京市,健身器械遍布许多小区,恰是近些年的事情。甚至在笔者当年学农劳动的小山村里,也开辟了由多部运动器械组成的运动场。近视眼、肥胖病的增加是包括环境、生活方式等多种因素影响的结果。而举办重要体育赛事、促进经济体育健康发展,对群众体育运动一定是有正面促进作用的。以人均标准看金牌,我们的竞技体育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我们的群众体育也应该得到更加蓬勃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