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徐铭:为《应用文写作及口语交际训练》所序

(2015-11-12 22:16:32)
标签:

徐铭

序言

教材

高职教育

分类: 言论随笔

为《应用文写作及口语交际训练》所

在我的印象中,教材一般是不用请人作序的。因此,当出版社的汪主任跟我转达本书作者要我作序的想法时,我坚辞了一番。但终究经不住汪主任的至诚。我想,作为一个出版社的编辑尚且能为我校老师的事如此执着,我作为作者樊老师、孙老师和邹老师的多年的同事、同行,似乎再也无推托的理由了。

徐铭:为《应用文写作及口语交际训练》所序恰逢暑假,终于能静下心来,把这本《应用文写作及口语交际训练》认真通读了一遍。边读边思,我想到了这么两个问题:

一是教师为什么编写教材?教书要有教材,天经地义,古来有之。这个问题,似乎是多余的;但细想起来,却又是难以一言蔽之。于师而言,一册在手,便教而有据,因为它是按照教学大纲要求编写的,因而无论是教学内容、教学要求乃至与教学方法的设计和思考,就可以心中有数了。于生而言,则学而有范,好的教材犹如一本游客爱不释手的旅游指南,不仅知道学什么,而且了解怎么学。因此,要上好一门课,无论为师为生,这教材尤其是一本好教材,是绝对不能少的。

二是学生会喜欢什么样的教材?教材是师生都要用的,但更主要是学生用的。一本教材好不好,关键看学生喜欢不喜欢。因此,作为教师在编写、运用教材的时候,首先不妨把自己就当作受教的学生,来思考、来谋篇、来落笔。我觉得,本书的作者,正是把握住了这样的一个角度。这本教材,面对的是高职高专学生,是高职高专学生学习应用文写作的教材。因此除了其本身的科学性、规范性自不用言外,我觉得在落实高职高专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上、在体现高职教育的应用型和技术技能训练的特征上、在适应高职高专学生知识层次结构特点上,作者都是做了积极、有益探索的,特别是突出了实践性教学环节,突出了让学生举一反三地探究学习,突出了服务学生就业需要、发展需要。比如在整个教材的大框架上采用了“项目化” 的布局,在细目上则是实行“任务书”式安排;在具体内容的设计上,既有“目标”的明确,也有“知识”的传授,还有“实践”的要求,甚至还有“相关链接”、“缺陷例文研究”等的跟进、衍化学习,这不能不说是作者的“别具匠心”。另外,我注意到,作者突破了常规的应用文概念范畴,略化了一些常规性的、也是过往学习中重复性的一些常识要求,增加了经济文书、科研文书和法律事务文书的内容;另外,作者还在每个“项目”中加入了“口语交际训练”环节,使“应用文”由无声变成有声、从平面走向立体。我觉得,所有这些正是这本教材从高职高专学生就业创业的特殊需要和发展实际出发、体现“管用、够用”特征的独到考虑,也不失为一个创新。

“教科书”在一般人的心目中,往往是刻板教条、枯燥乏味的代名词。然而,眼下在我手头的这册作为高职高专文秘专业教材的《应用文写作及口语交际训练》,却是足以颠覆这一“传统观念”的。我觉得,它的知识性与技能性的统一、规范性与生动性的统一和理论性与实践性的统一的三个特点,成就了它与其它同类教材的不同之处,也很好地回答了我思考的两个问题。

因此,我向同学们推荐这本《应用文写作及口语交际训练》,相信大家也会像我一样,喜欢上这本教材。我也相信同学们通过这本教材的学习,特别是在任课老师们的有效指导下的学习,一定会喜欢上这门课,并且在应用文写作技能上有更多更新的提高。                                    

    

                                  二〇一五年八月八日

                      (该教材已于2015年8月由江苏大学出版社出版)

【版权】本文不得转载。如需转载引用,请与博主联系并经授权方可。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