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江南徐老
江南徐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28,657
  • 关注人气:211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防止文化发展中的“话语权”迷信

(2014-10-07 23:58:15)
标签:

文化

话语权

文化建设

徐铭

读书笔记

分类: 读书笔记

【徐铭读书笔记】011 

            防止文化发展中的“话语权”迷信

     中国政法大学终身教授李德顺在《人民论坛》第20期上撰文说,我们需要高度的文化自觉,同时要有居安思危的意识。在目前,我觉得特别要防止文化发展中的“话语权迷信”。因为文化的实力和文化建设的核心是掌握话语权,所以占领了欢愉的时间和空间,就是占据了人们的思想和头脑,但是多元文化中的每一元都想凭借自己的实力占领公共文化空间,却不对国家民族的公共文化负责,这就是所谓的“文化圈地”现象。其中有一些现象,表面上看去好像是一种创新、一种文化复兴的形式,实际上是文化的大倒退。例如这样一则新闻:在某个学校的操场上,几百个孩子给他们的家长洗脚,美其名曰进行传统美德“孝道”的教育。在古代封建社会“以孝治天下”的时候,大概也没有搞过这样的大型活动。我认为这种创新是思想的倒退。有这种“孝道”的思想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一家学校的校长,就能够利用自己的职权,把自己的想法强加给学生、家长和社会。

    我们还要进一步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并且一定要坚持以科学、民主、法治为导向。

    一要注重思想理论体系的深层建设,即文化建设的“顶层设计”和目标的科学化建设。我们这方面的成果还不多。比如“中国道路”的理论话语,目前还仅仅停留于政治和政策话语的范畴,而它的基础理论话语、尤其是哲学话语体系如何?并不明确,还显得有些陈旧和含混。“中国故事”很多,但是能够讲述中国故事的深层话语、能够跟西方学界进行高层次文化对话的话语体系,我们还没有形成。中国文化走出去的代表,目前还是以孔子、园林、京剧、中医中药等形象化的东西为主,而科学性、系统化、深刻性的思想内容还有很大空缺。

  二要注重文化建设路径的选择。我们以前路径依赖的问题过于严重,文化建设过于依赖行政体制,都是自上而下地进行,缺少依靠群众、来自实践的支撑,缺少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的互动。教育和科研体制的过于行政化,已经严重地束缚了精神生产力,应该引起注意了。现在迫切需要我们摆脱单一的行政化路径依赖,尽可能地创造和选择适合于精神生产规律的新型的文化体制。

  三要思考在多元思想文化的背景下,怎样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国道路的引领作用。在这方面,非常需要加强文化领域的民主法治建设。以不久前国博孔子像的立和移为例:立孔子像的时候有争论,叫好的和反对的都说出了自己的理由;搬离孔子像的时候,两种舆论依旧一片哗然。这个事件给我们留下了什么启示呢?我们如何真正认识其性质,建立起应有的观念?我觉得不应该这样悄悄地来去,而是应该依照民主法治的原则,把其中的道理讲明白。又如,首先要分清其中的权力和责任(在什么地方立谁的像,这类问题应由谁说了算),然后给予一套公开、合理、公正的说法和规则,以后依例实行。这才是文化问题上坚持民主和法治的方式。http://theory.people.com.cn/GB/82288/112848/112851/16059907.html

●【感想:学校文化建设中,这是个很重要的问题。如何处理好既要坚持文化导向,发挥正能量,同时又要充分体现高校学术文化自由的特点,尊重多元文化各自权利。因为学校它担负着特殊的责任。】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