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铭:教师节:学先进,学什么?


标签:
徐铭教师节报告会演讲摄影 |
分类: 言论随笔 |
借此机会,我再谈两点感想:
我们的目的,就是要为大家的工作树标杆、立榜样,让大家照着干、跟着走。帮助大家忙有方向、干有榜样、赶有目标。就是在我们的校园里,进一步弘扬“崇爱尚美”的师德精神,更加广泛地宣传师德典型,宣传优秀教师的先进事迹,鼓励和激发广大教师争当师德模范、争当教学名师,教书育人、为人师表;同时,也是为了进一步促进尊师重教的良好风尚在校园形成。而所有这一切,都是为了更好地落实人才培养工作目标要求,更好地促进学校内涵(包括师资建设、教学改革、质量提升等)的更好发展。这既是我们评估工作的应有之意,也是我们迎评促建的扎实之举。因为磨刀不误砍柴工;因为教师素质的提升,是学校水平提升的关键。
这次评选出的教学名师、师德模范,就是我们每个老师、同学的工作和学习的榜样、标杆。大家同处一个学校,学校给大家提供了一样的平台,为什么他们脱颖而出?他们做的怎么样、他们又是怎么做的?我们都想了解,今天他们讲了,而且讲的非常生动、实在,有血有肉,看得见、感得到,学得成。口碑来自奉献,形象来自实干。先进典型用他们的奉献和实干,给我们放了样子,我们要大家一起感动起来、激动起来、行动起来。时不我待,机不可失。这就是我们今天举办优秀教师事迹报告会的目的。
二、向先进典型学什么?——学追求、学情怀、学精神。
今天的报告会,让我们在座的每一位都收获了满满的感动。6位老师,是教学的名家、育人的模范、师德的榜样。他们们的报告平凡之中见伟大,简朴之中见深刻,他们的人生追求、师德情操、奉献精神、育人业绩,都感人至深,催人奋进。是他们,用自己的行动,竖起了一面面爱与美的旗帜;用自己的实践,书写着对事业的执着追求。
典型就是旗帜,榜样就是力量。我们一定要以先进为榜样,以典型为标杆,将践行崇高师德融入到具体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在实践中不断提升自我、服务人民、奉献社会,努力实现人生的最大价值。那么,具体而言,我们向先进教师学些什么?我觉得,特别要学他们这么三点:
一是学习他们“立志做个教书育人好老师” 的理想追求。一位老教师曾经说过,“今天怎样做老师?我认为第一要素就是内心要有‘做个好老师’的愿望。”这其实就是要求老师内心深处一定要有一个正确、坚定的职业理想。吕凤子先生历经艰难,三办正则,一生作了三件大事(办学、教书、画画),热心、潜心、醉心于教书育人,就是生动而典型的实例。今天报告的老师,也用鲜活的事例,给我们作了很好的诠释。只有具备坚定的“当个好老师”的职业理想追求,才有乐于教书育人的职业品质。教师职业有着不同于其它职业的特殊性,有着教书与育人的双重职责。师德是一种最重要的素质,作为一名教师,以自己的高尚情操和人格魅力感染学生是我们的神圣使命。今天作报告的老师,比如张飞霞老师,她家两代师表,一个目标,就是“为教书育人奉献”。王旭老师、孙红梅老师都把“坚定教书育人信念作为责任和追求”。他们以及昨天表彰的各位先进典型,都是勤于实践,勇于探索,致力于人才培养改革的典型。他们善于用自己的人格力量和教育智慧,营造富有情感和知识魅力的教育环境,他们的高尚的师德,与他们过硬的业务能力相得益彰。在他们身上集中体现了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高尚师德,他们热爱教师岗位,辛苦忙碌而又快乐踏实。黄伟老师还为此总结出了“五讲四美三热爱”的教学工作心得,朱晓娟老师“先正己,再正人”的教学理念等,都是这样的心境的写照。今天我们学习他们,就是要以“好老师”为目标,进一步增强教书育人的责任感、荣誉感和使命感,坚定教师职业信念、拓宽教师职业内涵,牢记肩负的职业责任,忠诚于党和人民的教育事业,甘为人梯,愿为春蚕,扎实工作,努力创造一流的工作业绩。
二是学习他们“坚持用真情拨动学生心弦”的大爱情怀。在23号楼门口,有块90届校友赠送的泰山石。上面镌刻着“师爱”两个红字。这既是我们的学生对老师的感激之情的概括,也是老师们教书育人实践的真实写照。“师爱”是师德的核心和精髓。没有爱,就没有教师、就没有教育。尊重学生、关爱学生,是作为合格教师的基本前提。我国著名教育家刘佛年先生曾说过:“所谓师德,或者说教师修养,包含着多方面的内容,但最重要的,我以为是对待学生的态度。对待学生的态度,就是对待事业的态度,这是修养中最重要的内容。”就像孙红梅老师介绍时所说,“要把爱心奉献到整个教学工作中,爱事业、爱学生。”我认为,教师对学生的爱,绝不仅是一般意义上的亲情之爱,而是作为一个教育者,在教育劳动实践中产生的对受教育者的一种自觉、真诚、普遍、持久的爱,是一种充满科学精神和献身精神的爱,是人世间一种极具魅力的特殊的爱。它包含着教师对学生的亲近感、理解感、期望感,更包含着愿意为学生成长无怨无悔地付出的责任感。它体现为尊重学生、了解学生、关心爱护学生、公正对待学生、严格要求学生、实现教学相长等。今天介绍经验的老师们,已经从多个方面以生动的事例对此进行了诠释和证明。比如王旭老师坚持在教学中“走进学生的心里”、“用心待人、用心做事”;再比如江祥花老师的“对学生不偏心,以心交心”等等。他们都是在用“爱”滋润学生的心田,用“情”拨动学生的心弦,在细微深处体现 “爱无涯、美无极”的崇爱尚美文化,他们以德育人,热爱学生;他们以言导行,诲人不倦;他们以身示范,为人师表,无疑这些都是应该成为我们大家学习的。
三是学习他们“自觉学习、勇于挑战现实、追求卓越”的创新精神。高职教育正处在深化改革的年代,我们的教学理念、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等等,全方位地面临着新的挑战。“破墻运动”、教学做一体化、讲训并重、车间化课堂、厂中校、校中厂,等等,无一不把我们推向改革的最前沿。作为一个负责任教师、一个有追求的教师,如何勇敢、自信地回应那些冲破藩篱的呐喊?如何积极、主动地实现教育理念、育才观念上的重大转折?如何自觉、执着地担当起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责任?我们的教学名师、师德模范,他们在踏踏实实地探索着、实践着。张飞霞、朱晓娟老师坚持“上好每一堂课”、坚持“追求教学的艺术化”的执着,王旭老师对“学高为师”目标的坚定等等,他们那些直面难题的勇气、那些改变现实的行动,展示了一种信仰、一种追求、一种品格和精神。这些正是我们要深刻领会和学习的。他们这种勤于学习、勇于创新的精神,必将激励我们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恪尽职守,勤恳工作,探索进取,谱写新时期高专教师的华丽乐章。教师从事的是“以人育人”的工作,面对的是世界上最具复杂性和多样性的“人”,因而就更需要针对各种不同的具体情况,充分发挥自身的创造性、创新精神。刚才几位老师发言都讲到了这点。特别是黄伟老师,坚持科研创新,积极开展技术攻关,积极为企业提供服务,赢得好评。我们要学习先进“胸有远见卓识,善于捕捉问题、敢于探求破格之路”的精神,坚持以改革创新来破解难题。
总之,通过今天的报告会,我深切地感到:在这些先进典型身上,集中体现了“高专人”传承“爱与美”精神文化的共同特质,具有深刻的启示和教育意义。他们所展示的真人、真事、真情,必然会引导和激励我们全体老师去感悟教书育人的真谛,追求教书育人的真理,创造教书育人的真果。
同志们,实现“三步走”战略目标,追寻美丽的“高专梦”,比任何时候更需要精神的引领,更需要心灵的脊梁。莎士比亚曾经说过:“生命短促,只有美德能让他传播到遥远的后世。”我们无法延伸生命的长度,但我们能用今天的事业拓展生命的宽度。让我们用爱与美来塑造自己的灵魂,浸润学生的思想,打造学校的文化精神,肩负起立德树人的神圣使命!让我们共同努力,奋发有为,开拓创新,共同创造镇江高专美好灿烂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