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3日,今天是星期一,新的学习生活又开始了。吃过早饭(当然依然是一个鸡蛋和牛奶、稀饭和切片面包,有点倒胃口喽,不过好在吃得迟,肚子饿得狠,八九桌人一齐上,依然是风卷残云)。早饭后,中心说总裁许言忠博士已经从中国回来,要会见高师校长团的全体同志,我们便一起来到会议室。一会儿,许总来了,寒暄了几句,征求了一下大家对安排的意见。许博士年龄不大,与我相仿,给他名片时,他特意强调了一下“镇江的?”后来才知道,他是溧阳人,原来属于镇江地区的。东南77级的。会见时间很短,根据计划安排,我们今天主要是到曼彻斯特城市大学(MMU)学习。
曼彻斯特城市大学(MMU)是英国最大的大学之一。座落在曼彻斯特市中心位置,与曼彻斯特大学(MU)紧邻,学校旁边的马路有“欧洲最繁忙的马路”之称。一下车,尽管又是一个阴雨天,我们仍然抓紧拍照。但是门口马路的照片居然没有一张不是有汽车闯入,看来,果然名不虚传。

MMU没有围墙和大门,只有一个校牌嵌在红砖墙上。学校有3万3千名在校生,4千8百名教职员工,学生来源多元化,马路两侧三三两两的都是各种肤色的学生。
校园内依然是各种漂亮的建筑,还有一个基督教的教堂,教堂对面是一个漂亮的小花园,里面绿草茵茵,散落着几张靠椅,两三条小径斜穿而过,通向几幢不同的楼门。据说这个花园的原址曾经就是一个教堂,二战时毁于法西斯的轰炸,后来人们在原址建上花园,我想也许是表示对和平的祈祷吧。

我们匆匆穿过花园,进入办公楼。学校国际部主任玛格丽特女士和学校语言教学部主任、语言学院培训中心主任休·拜尔先生已经在大厅等候,接下来是热情握手——对我们15位远涉重洋而来的学生表示欢英,随即带我们出门穿越花园到培训中心大楼,大楼门庭入口处有一个不大的电子屏,上面写着欢迎我们的标语。
来到楼上的培训教室,暖烘烘的,大家把外套都挂在衣架上——据说规矩就是这样。休·拜尔先生——
一个瘦高而干练的青年人,为我们作了基础英语的培训介绍。他说他的主要任务就是进行教师培训和基础英语的教学。他强调他们在进行语言教学的时候特别重视对学生的文化素质培养,强化学生对说英语国家的语言文化方面的理解和认识。一节课很快结束了,在讨论了几个问题后,休·拜尔说他马上还有课,就匆匆告别了。接下来的内容是校长布克斯教授会晤。在等待期间,玛格丽特女士专门安排了一位会说很好的普通话的马来西亚学生陪我们参观校园,只是外面雨下得不小,只得作罢。
12点,MMU校长布克斯教授来到我们教室,同来的还有苏曼的许博士和新华社伦敦分社的社长。布克斯校长为我们介绍了MMU的基本情况。我们了解到这个学校每年的办学经费达20亿英镑,对当地经济和社会的贡献值每年达7亿英镑;学校面向全国招生,英国西北部几乎所有的教师、律师和保育员基本都出自这里。他们的教育学院、设计学院是全英最大的,商业学院全英第二。亚裔包括华裔的学生很多。从收到的学生申请来看,这所学校在全英最受欢迎的学校中名列第四。在介绍过程中,布克斯校长和大家进行了广泛的讨论。讨论的重点围绕着学校在新时期面临哪些挑战?强调了“学校的竞争重视价格、质量、声誉的竞争”的观点,“以对待公民的强烈责任感,来确定学校的发展目标:一是要成为中产人士和专业人士的领先大学,并由此反映出学校的专业定位和毕业生就业能力。”“二是要把高质量的教与学结合到一起(包括科研、奖学金和就业)”。“三是要坚持教育教学工作要为学生的需求服务,研究成果要为促进经济发展服务。”
我们提出了MMU的特色与今后走向、历史积淀与当今发展的影响关系、教师教育发展领先的原因背景机动力等问题。布克斯校长一一作了解答并不无骄傲地说,我们优于其它学校的特色是:学生是第一位的。我们要保证城市大学时学生的第一选择。布克斯校长还将其最近发表的一篇<关于新的知识革命>的文章送给了大家。并围绕此展开了讨论(有很多真知灼见,以后专文记述)。
讨论非常热烈而深入。然而时间已经不早了,和校长合影(校长十分惊讶我们的组织之迅速,只花了2分钟不到时间,就摆好了场子排好了队)。1点钟,布克斯校长为我们举行欢迎午宴——其实也就是在食堂的自助式快餐,我点了块皮萨,厨师又为我配了一大勺薯条。数量很多,再加咖啡等,吃的嫌饱。同行中有点香肠配烤土豆的,一个大土豆比山芋还要大(自然没山芋好吃),第二天都喊肚子发胀,呵呵。这样的宴请倒是很简单的,但规格并不低。他们的食堂也很漂亮的。按规矩吃完了还需自己收拾餐具。
下午,仍然在原教室由城市大学教授、教育研究专家彼德·杰瑞为我们讲授“大学研究特别是师范教育研究策略”。彼德教授风度翩翩,而且不乏幽默。开始讲课前先给我们介绍他的太太是一位美丽的东方美女,然后说因此看到我们感到非常亲切。他的讲座着重围绕两个方面展开:一是全英教育科研的基本状况;二是城市大学的研究以及如何与全国得教育研究接轨。介绍了科研星级评价指标体系、大学教育研究中心(UDE)和教育研究评定的主要方法等情况。
彼德教授讲课结束后,托尼又把我们留下,说明天他将去南非了,回来恐怕跟大家见不上面了,就师范教育的学位体系问题还要给大家讲一下,因此就插在这个时间段。——老外的敬业精神却是让人敬佩。

12月4日,还是在城市大学当学生。不过是到它的分校——距离一个多小时高速路程、位于才郡的曼彻斯特城市大学教育学院(MMU
Cheshire)去学习。
早饭后离开苏曼中心,途中经过一个较大的商贸中心(Cheshire
Oaks),给我们停车一小时时间去购物,一来时间紧,二来尽管巧遇圣诞减价,但依然嫌贵,结果大家基本上是走马观花溜了一圈,除个别人,大家基本上什么都没有消费。

1点钟,终于到达城大教育学院。学校给我们准备了丰盛的午餐——当然还是自助西餐,有了昨天的教训,今天大家都小心翼翼的了,不敢多要,也不敢瞎要,拿之前先问:味道如何?好吃不好吃?然后再下手。
吃过饭,几乎没有休息,1:40,就由罗薇娜(Rowena Smith
)女士为我们作了关于教师特别是义务教育后的教师的资格培训的专题讲座。3点,吉尔女士(早期教育高级讲师)又给我们做了关于早期幼儿教育研究的专题讲座,并让我们观摩了她的教学课。原定由学院质量、创新、支持中心主任摩尔先生(Moorcroft)为我们做介绍中心的报告的,因为他母亲病危赶回家中而无法进行。我们原以为此项活动将取消,事实上此刻也已经下午4点多了,天已经发黑,校园中早已华灯齐放了。但是院方还是安排副院长科雷尔教授为我们作了相关讲座。讲座结束已经是下午5:10。大家上车匆匆赶回苏曼中心。

晚上整理一下,两天的大学生活,听了7个讲座,着实很累,但也确实收获颇丰。只是还需要慢慢消化。细细咀嚼,发觉视野是拓宽了,但是内容深度普遍不够,都属蜻蜓点水、浅尝辄止。看来要深入探讨和研究一些问题还需要花费多一点的时间、多看一点书、多做一些准备、多讨论一点时间。这两天的讲座只能做个引子噢。
(伦敦时间:2007年12月4日23: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