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这是女儿的初中习作自选集,也是她的第二本习作自选集。第一本成于2000年暑期,当时她刚刚小学毕业,收集了小学的几十篇习作,命名为《小脚印》。现在放在我案头的则是她初中阶段的部分习作,她将它取名为《丁香开了》。看完这本薄薄的自选集,我突然感到:女儿长大了。从《小脚印》到《丁香开了》,她已由一个稚气孩童成为花季少女,由一名“红领巾”成为共青团员。我记得我在泰山看到的日出,也记得在海滨南戴河看到的日出——天边那由熹微的晨光倏然变为喷薄而出的旭日,就是这种感受。那是一种心灵的撞击,一种震撼。女儿长大了,作文也有进步了。她的文章没有了《小脚印》的幼稚,但仍保持着那份纯真;笔下仍是那么的深情,而深情中又增添了几许含蓄;在发挥借景抒情特长的同时,又尝试以物喻志;在用女孩的梦编织温馨故事的同时,又以不乏成人之风趣幽默之态讲述一点对人生的初步感悟。她用少女之眼在观察世间万物,用心灵之笔在状摩万物之形态、之情愫、之灵气,应当说,有些是我们这些长者所看不到、感不到、想不到的。象《钓鱼》之乐,《烧烤》之趣,《蝙蝠》之怜,《小白》之奇,《感受自然》中对自然的感受,《又是一年花开时》的真挚感情,《观赛前的热身》的率真记述,还有那面对春景、夏莲、秋雨、冬雪的遐思……
文为心声。我主张文章要写自己的真情实感。学生作文尤其应当如此。为此,我们常常为女儿的写作创设一些情景,带她体验一些城里孩子所没有的生活。带她到郊区去看油菜花、挖野菜,象前几年国庆,我们把她带到扬中农村的朋友家住上一夜,当我们和农家的孩子围坐一起,吃着自摘的瓜果、自采的红菱、自钓的鲜鱼时,我想,留在她记忆里的也许并不只是一两篇作文的素材吧。
记得有个传说,说是如果谁找到了五瓣丁香,就能得到永久的幸福。丁香开了,女儿正在寻找着属于她的五瓣丁香。作为父母,能给她的只有期冀与祝福。女儿已以优异的成绩考取了重点高中,女儿长大了。但女儿毕竟总是女儿,在父亲的眼里她永远是孩子。她的文章同样也很不起眼、很不成熟,也许贻笑大方,这并不奇怪。但我所欣喜的是,她在不断进步着、成长着。我对女儿还是那一贯的希望:写自己想写的,写别人没写的。
欣然为序。
徐
铭
2003年夏夜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