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朱泉峰)
老门户开疆封侯
毋庸置疑,门户是北派互联网的一面旗帜,而新浪是最早的互联网旗手。北派的历史渊源可以追溯到十年前的四通利方,当时王志东经常在太平洋两岸的“硅谷”穿梭游荡,身上揣着唯一的筹码——RichWin”中文平台的软盘。那时候,新浪、搜狐、网易这三大门户都没有雏形,张朝阳在北京给尼葛洛庞帝访华做翻译,丁磊在广州思考着如何编写E-mail的代码。
王志东在微软的会议室高声强调:“RichWin是多么伟大,如果没有RichWin那么Windows在中国将很难推广,因为微软做不到中文系统和英文系统同时进行。”台下的微软工程师唐骏为了争这口气,独自解决了多语言系统的统一开发模式,后来唐骏去了盛大。但是王志东被迫放弃了RichWin的研发,把精力转投在新浪网的孕育。
2000年前后,随着雅虎网站的门户模式在纳斯达克日益受宠,王志东、张朝阳、丁磊纷纷模仿Yahoo!做了自己的中文门户,并在半年间前后脚奔赴纳斯达克上市。有人曾经这样描述当年的壮举:“没有数以万计的新闻条目,没有注册百万的稳定用户,更没有上亿的PV流量和成熟的商业模式,三大门户瞬间在这片处女地揭竿而起。”于是乎,三大门户成了中国互联网的三面大旗,北派统治了此后数十年中国互联网。
那几年门户首页的变化堪比川剧的“变脸”。新浪从四通利方的体育论坛开始,名人访谈、财经、科技、生活、新闻中心等频道的不断上线,搜索、邮箱、电子商务、网络游戏和社区交友等业务更是几乎同时开通。与此同时,搜狐和网易也完成了类似抄袭Yahoo!模式的网站雏形。一夜间,抄袭三大门户的中文网站更是如雨后春笋、数不胜数。
由于当时中国网民基数太小,互联网普及率极低,所有中文网站的运营其实光有门面、缺乏真正的核心业务和用户,更谈不上广告、无线、游戏等盈利模式。“风险投资到处都是,网站CEO从不考虑怎么赚钱,如何烧钱才是当务之急。”谈起第一次互联网浪潮,很多互联网老兵对当年的“互联网泡沫”仍无比怀念。
好景不长,泡沫破灭之后的“互联网冬天”掩埋了无数的互联网创业者“昨天还和我们一起在中国大饭店开新闻发布会,今天那些烧钱的网站都不见了。中国互联网太残酷了。”在电信运营商的“短信稻草”救急之下,三大门户成为硕果仅存的几个网站。但在2003年,新浪和搜狐都放弃了电子商务和网络游戏的潜力业务,打出了“新闻门户”的改良旗帜。网易则淡化了163邮箱、163社区等海量用户的免费服务,转而进军收费网游市场。
在这个起步时期,互联网是没有所谓的南北之分的。无论是位于广州的网易、21cn,还是位于深圳的腾讯网,北京的新浪搜狐,统统都是在做门户。这种同一的发展模式,也形成了强者恒强的局面。多年来,无论流量、收入、影响力,新浪搜狐、网易三大门户遥遥领先,门户网在启蒙着中国人的互联网思维的同时,也成为了“互联网”的代名词。
这种局面直到挑战者出现之后,才出现了新的裂变。
新门户叫阵
回到十年后的今天,三大门户已是一个模糊的称谓,腾讯的崛起、百度的后来居上让互联网创业者明白一点:腾讯与百度的独辟蹊径与痴心专注也是一种成功。而在分析评论人士眼里,这其实是一种选择:腾讯和百度在选择树起门户旗帜的那一刻起,他们就选择了北派互联网之路。
1999年下半年马化腾也写了20多页的计划书去海外融资,但是纳斯达克不相信QQ的口水;2002年“互联网冬天”曾经逼得马化腾四处廉价兜售,即使标价100万张朝阳都不愿意收购;2004年腾讯公司终于在香港上市,IM模式对门户发起了正式挑战。正当大家以为腾讯将成为南派互联网先驱之际,马化腾构建了QQ聊天、QQ.com(腾讯网)、QQ游戏以及拍拍网四大网络平台,并在3年间腾讯初步完成了面向在线生活产业模式的业务布局,市值达到700亿港币。马化腾最终还是选择了大而广的门户模式,跳入了北派互联网的队伍。
走上北派互联网之路,就意味着加入“华山论剑”的排位比武。一度有人这样描述马化腾:“在中国互联网,有一个人跟陈天桥、马云、丁磊、张朝阳、李彦宏五个人同时过招。他长相斯文行止儒雅,却被叫做‘全民公敌’,他掌管着中国市值最高的互联网公司。”
“全民公敌”的说法不仅夸张,而且明显带有人身攻击的成分。但对老门户来说,却也难以摆脱这种情结。
其实在过去五年中,王雷雷、周鸿祎、陈一舟、马化腾、李彦宏都想在门户格局中取得一席之地,但最终李彦宏通过模仿Google的搜索模式超越了模仿Yahoo!的三大门户。截至2007年第一季度,百度不仅在流量上,更在广告上超越了老牌“新闻门户”新浪和搜狐。
当人们期望李彦宏成为南派互联网的领袖时,百度闪电出击拿下了网络新闻牌照,并计划进军网络新闻、网络社区、即时通信和娱乐市场。显然,大而广的北派互联网作风在李彦宏心中早已生根,“搜索门户”的大旗终于在北派互联网的阵营中迎风高展。
“腾讯的IM模式和百度的搜索模式与综合门户模式有一个显著的区别,那就是腾讯和百度在他们各自用户身上只找到了一种价值。如果马化腾和李彦宏要想从用户身上找到多种价值,腾讯和百度必然演变成真正门户的矩阵模式。”
彻底决裂南派
随着王志东在股权分散的董事会斗争中落马,CEO频繁更迭的演变使新浪与互联网技术越走越远,2007年6月11日新浪与Google合作搜索业务那天,“新闻+广告=新浪”的公式正式起效。而张朝阳仍坚持“把鸡蛋放在不同的篮子里”,搜狐新闻、Chinaren社区、搜狗搜索、博客3.0、《天龙八部》网游等鸡蛋一个个孵化。
如果说以门户网为代表的北派互联网是在延续自己的传统的话,那么,在竞争与发展的过程中,重新审视自己的优势,而不断剥夺优势更属于南派互联网的业务之后,在给南派互联网留出了充分空间的同时,也在集体上终于形成了北派户联网的风格:坚持门户,放弃电子商务。
到现在,新浪和搜狐原先涉入甚深的电子商务、同城交易、电子商城等业务基本徒有虚名。只有腾讯是一个另类。
而在这种变化之后,留给北派门户互联网大佬们的,是新的挑战。
其实抛开门户光环的效应,新浪剩下的只是光杆“新闻”,而其相比其他北派和南派互联网企业,最大的优点就是开创了健康的职业经理制度;而网易的业务模式和商务模式过分单一,网游的政策风险和过度竞争极可能使其步TOM在线的后尘;腾讯虽然业务面广,但营收过于依赖QQ虚拟币,即使腾讯网流量超过了新浪,但在品牌广告方面广告主并不认账。张朝阳的“门户跟跑战略”让搜狐躲过了一个又一个政策黑洞,并在奥运体育方面占尽天时地利。
北派互联网的盛世背后,门户情结也许是维系其阵营存在的最核心因素。因为北派的形成,既有地理位置偏北、文化偏北的影响,也受其早期Yahoo!模式的大而广作风影响。如果哪天新浪、搜狐、网易、腾讯、百度等北派网站闭口不谈“门户”,那么北派阵营也就瓦解了。对比看南派,根本没有人在意自己是不是“门户前三”。
另外,北派网站地早地放弃了与传统行业相关的实务业务,基于互联网概念入手是其先天不足。所谓的“五大门户”都没有资深的行业背景或资源,所以在北派的“门户征途”中不得不创造更多的互联网概念,以缓解营收、流量和股价方面的压力。而南派没有这方面的苦恼,电子商务是其最便捷的道路,闷声赚大钱是他们的最大宗旨和乐趣。
南派?北派?互联网分道扬镳
南派:头狼与群狼的命运
与此相关的更新:
看马化腾如何设计腾讯未来
小马哥即将面对的隐性挑战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