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发权的问题由来已久。这就如同在径赛中,站在第一跑道的选手似乎要比第四跑道的更自信些。
比如,在“酷睿2”平台推出时,海尔和戴尔成为拥有首发权的厂商。而此前,TCL更是在全球成为双核处理器的首发厂商。这被厂商们津津乐道,但是,首发权真有那么重要吗?
PC业是最重视首发权的行业,这与其较早地形成了高度分工与合作的产业链条有关。这个链条是英特尔与微软一手制造的。
首发权受人重视始于上世纪90年代。当时,英特尔选择联想作为中国的合作伙伴,不仅是注重处理器出货量,更看重培育中国这个持续增长的市场。在当时那有限的竞争中,获得英特尔新处理器的首发权意味着会获得更多的资源支持,意味着在市场上具备优势。
但这个优势现在已经荡然无存了。尤其是在AMD大规模切入之后,直接影响到首发权的含金量。AMD隔三差五地“出售”一个首发权,无论是何目的,都削弱了首发权的重要性。
首发权的演变经历了这样一个过程:从英特尔在全球选择一个领导厂商合作首发某一款处理器,到在全球区域市场同时选择多个首发厂商,再到眼下的选择一两家区域性厂商或者具有明显特征性厂商(如家电背景)授予首发权。这种转变意味着一种战略思维的转变。如果说当初的首发权是为了培育一个未来市场的高瞻远瞩,目前的这种授予,则更加重视下游厂商间的平衡战略、乃至对某一类型市场的出货量的考虑。
对TCL与海尔来说,这大概可以看作是一种荣誉。但是,如果认为这能给自己在营销上带来多大益处,恐怕并不现实。
对PC行业来说,首发权是营销王牌的时代过去了。今天,用户成熟度大大提高,多数理性用户则愈加看重产品带来的应用体验与功能。支付一大笔钱,当然不是为了购买一个虚无飘渺的“首发权”,看重的则是产品上加载的功能是否满足自己的需要,是否能为自己带来增值。
后发实力愈来愈重要,在成熟产业的竞争中,这将是唯一的核心。比如,在110米栏赛中,如果没有超人实力,刘翔站在第一跑道、超一跑道,又有什么用呢?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