闪联淘金音乐 先吃MP3再吃手机
记者 左延鹊
近日,闪联宣布携手音效芯片企业骅讯电子、全球4大唱片公司在内的22家唱片公司,正式涉足“音乐数字内容产业”,这是基于闪联7C战略在标准产业化走出商用的重要一步。业内人士指出,闪联将标准内嵌进MP3和MP4设备中,再复制到手机终端的迹象可以看出,闪联在数字音乐市场迈开了第一步“淘金路”。
力挺数字音乐正版化
据了解,早在2006年6月,闪联发布了自主知识产权的数字内容版权保护技术(DMCP),并表示闪联研发的技术成果能够为内容和终端厂商提供解决方案,为终端用户提供方便快捷的应用模式。可见,闪联当时结盟音乐唱片公司的想法就溢于言表,业内人士认为这一技术一旦商用将会直接推动数字音像内容结束盗版时代,走向健康发展之路。
事隔一年,闪联在此前内容版权保护的积累上,正式提出一个“7C战略”,在原有的3C(CE消费电子、Computer电脑、Communication通信)基础上,融合加入了Connectivity(互联)、Content(内容)、Copyright(版权)和Chip(芯片)。闪联表示欲借此创造一种新型家庭娱乐商业模式,并基于此模式整合产业链的每个关键环节,最终实现硬件厂商、唱片公司、内容创作者、运营商、技术提供商、政府管理以及消费者七方共赢。
闪联标准工作组组长、闪联信息技术工程中心有限公司总裁孙育宁博士表示,未来加入闪联联盟的MP3企业将采用类似 苹果iPod的模式,通过芯片级的加密和音效还原技术,将闪联标准内嵌进MP3和MP4设备中,从而推动数字音乐正版化。闪联表示,此次合作有一个远景,那就是未来在市场上销售的MP3产品能够打上闪联LOGO,贴上身份证,并享受正版与互联的便利。
先吃MP3再吃手机
据了解,下一步闪联将会在数字内容版权保护技术内置于骅讯生产的音效芯片上,并授权给MP3设备生产商使用,并且与上游采用闪联数字内容版权保护技术加密的音乐和网站相互识别形成全新的内容保护机制,打通上下游产业链达到利益共赢。
根据调查公司iSuppli和赛迪的统计资料显示,2006年中国MP3、MP4和音乐手机销量合计超过1亿部,但整个数字音乐市场销售收入却只有41亿元人民币,其中无线音乐市场还占去大部分市场份额。
对于如此庞大的“蛋糕”产业,闪联也充满野心。闪联孙育宁表示,未来闪联认证的MP3将捆绑正版音乐出售,正版音乐的成本不超过机器成本的10%。比如一台299元的MP3播放器,里头捆绑的250首正版音乐可能只要消费者花15元。“像卖矿泉水一样销售正版数字音乐,不仅是说价格低,还包括了对品质方面的要求。”闪联副总裁孙楚辉形象地对此做了比喻。
骅讯电子董事长郑期成也乐观地表示,目前国内近十家主要的MP3生产厂商之中,目前已有包括爱国者、蓝魔等在内的近五成MP3、MP4大厂愿都予以支持。记者在青岛举办的2007SINOCES闪联产品展台上,惊奇地看到有一款内嵌闪联数字音乐版权保护技术手机终端设备,工作人员介绍说,这部由鸿海制造的手机已经可以量产。
“先吃下MP3,再通吃手机终端,闪联淘金之路才刚刚开始。”InStat咨询公司某位分析师说。来自InStat咨询公司提供的《2007年中国音乐手机市场报告》指出,2006年在中国已经有4亿手机用户16.5%为音乐手机使用者,到2007年这个数字将会翻一番达到30.2%,未来手机用户将会成为数字音乐的最重要的使用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