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2024宁夏游记】20240329-0406·宁夏北部游记(11)

(2024-05-29 22:32:53)
标签:

长城

旅游

文化

图片

分类: 旅行记录

2024宁夏游记】 20240329-0406·宁夏北部游记(11


1

46日,宁夏寻城最后一日,兴奋依旧,疲惫渐重。

今日,河东长城一线,走哪算哪呗。

第一站,横城堡,黄河东岸,宁夏开发比较早的长城资源,不过现在的状况让人吃惊。

横城堡,宁夏明长城河东段的西起点,明清两代重要的屯兵重镇和黄河军事渡口,塞上战略要地,也是明清灵武八景之一的“横城古渡”的旧址。从陕西而至的长城自东南方向向西北方向延伸,在横城堡以北800米左右位置近抵黄河边,而此段长城也有人称其为“横城大边”,说明此堡与长城的关系。

横城堡南北长300米,东西宽280米,开南门,设瓮城。曾开发建设成旅游景区西夏王城,但今整个景区完全荒废了,空荡荡一座空城中除了我们几人再无其它游客。

作为明长城的组成部分,横城堡被打包成为了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文保碑上对其的简介为:为明代宁夏长城沿线重要的附属军事城堡,与河东墙等一起构成完整的军事防御体系。明正德二年(公元1507年)三边总制杨一清建,万历时巡抚杨时宁甃以砖石,清乾隆六年(公元1741)重修。城平面呈方形,边长280米,墙基宽7米,高8米,顶宽3.5米。城南侧开门,外建瓮城。清康熙三十六年(公元1697),康熙皇帝第三次亲征噶尔丹时在此驻跸,现存部分墙体经后期修复。

横城堡外为黄河渡口,明清时重要的水旱码头,是连接内蒙、陕西、宁夏物质水路运输的重要集散地。康熙皇帝亲征噶尔丹时驻跸横城,并在此祭祀黄河之神。

【2024宁夏游记】20240329-0406·宁夏北部游记(11)

【2024宁夏游记】20240329-0406·宁夏北部游记(11)

【2024宁夏游记】20240329-0406·宁夏北部游记(11)

【2024宁夏游记】20240329-0406·宁夏北部游记(11)

【2024宁夏游记】20240329-0406·宁夏北部游记(11)

【2024宁夏游记】20240329-0406·宁夏北部游记(11)

【2024宁夏游记】20240329-0406·宁夏北部游记(11)

【2024宁夏游记】20240329-0406·宁夏北部游记(11)

     

 

 

2

水洞沟景区东部、宁东工业园区北,有一段长城,残墙如巨垄,绵延不绝,冠名为马跑泉段长城。

长城内侧,一条古河道,亦可称故河道,水洞沟,流水不再,但水泡、池塘似明珠一般星星点点,镶嵌在故河道之上,与长城为伴,形成了刚柔相济的绝佳搭配。

马跑泉村10号敌台,原本就是一个普通敌台,但此敌台并不如其他敌台那样与墙体紧密相连,而是在敌台与墙体间挖凿出了一个一人来宽的呈圆弧状的隐秘通道,可保证墙体内外的通联。这被形容成一种隐秘的暗门,可允许长城内外单人通行,而马匹车辆甚至肩挑背驮货物过多都难以通过,也可认为这是一道长城沿线最小的关卡。据称这是古代修造长城时所为,只是感觉似乎证据不足,难道不可以为后人所凿?

大伙在墙上爬上爬下之时,有辆小车从远方疾驶而来,来者一阵狂吼,将大伙轰下土垣。他告诉我们他姓胡,家住附近,看护此段长城20余年了,看见有人爬墙,跟要他命一般,坚决不允许任何人糟蹋他的宝贝。

唉,一帮老油条,寻城无数、爬墙无数,今被人训斥,脸虽不红,但心中还是有种愧疚产生。

【2024宁夏游记】20240329-0406·宁夏北部游记(11)

【2024宁夏游记】20240329-0406·宁夏北部游记(11)

【2024宁夏游记】20240329-0406·宁夏北部游记(11)

【2024宁夏游记】20240329-0406·宁夏北部游记(11)

【2024宁夏游记】20240329-0406·宁夏北部游记(11)

【2024宁夏游记】20240329-0406·宁夏北部游记(11)

     

 

 

3

宁东镇,原名磁窑堡镇,灵武市所属。明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朱元璋十五子庆王命在此采煤和烧制瓷器,始有磁(瓷)窑寨。解放后从磁窑堡人民公社而至磁窑堡乡、再至磁窑堡镇,2005年更名为宁东镇,2011年划归自治区宁东基地管委会代管,为宁夏著名的煤化工基地。

宁东火车站东南方向1.8公里处、307国道以北。一城一墩,相距仅60米。

墩为黄刺墩烽火台,西侧竖一文保碑,正面书“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黄刺墩烽火台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201335日公布  宁夏灵武市人民政府2016108日立”,左上角镌刻中国文化遗产徽标。背面书“黄刺墩烽火台简介  黄刺墩烽火台(认定编码640181801170000017),位于灵武市区东北20公里处,307国道公路北侧。烽火台为明代长城附属军事设施,据嘉靖《宁夏新志》卷三记载,建于正德年间(1506-1521)。烽火台为黄土夯筑,筑层15-19厘米。烽火台西南角现已塌毁。保护范围:以烽火台四向各50米为保护范围。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外四向各100米以内。”

附近还有一个国家一等水准点。

城堡为黄刺墩城障,东南角外竖一文保碑,正面书“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黄刺墩城障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201335日公布  宁夏灵武市人民政府2016108日立”,左上角镌刻中国文化遗产徽标。背面书“黄刺墩城障简介  黄刺墩城障(认定编码640181931170000011),位于灵武市东北20公里处,307国道公路北侧。城障为正方形,周回约500米,现黄土夯筑的墙体大部分自然风化,城障残高5.5米,基宽7米,顶宽4米,向南开的城门绕以方形瓮城已倾毁。保护范围:以城墙体各向外50米为保护范围。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外四向各100米以内。”

此城堡边长实为100米,墙垣及四角墩基本完好,不过有地图标注此地为黄羊墩。

让人诧异的是在长城资源数据集中并无黄刺墩烽火台和黄刺墩城障,如何被打包成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也不知道。

其东北方向5.6公里处,小丘上有秃葫芦墩,似也为一处烽火台,长城资源数据中同样没有。怪!怪!怪!

【2024宁夏游记】20240329-0406·宁夏北部游记(11)

【2024宁夏游记】20240329-0406·宁夏北部游记(11)

【2024宁夏游记】20240329-0406·宁夏北部游记(11)

【2024宁夏游记】20240329-0406·宁夏北部游记(11)

【2024宁夏游记】20240329-0406·宁夏北部游记(11)

【2024宁夏游记】20240329-0406·宁夏北部游记(11)

     

 

 

4

磁窑堡或者宁东虽煤炭及矿产资源丰富,但实际上这里最出名的可能还要算是国内规模最大的恐龙化石遗址地和瓷窑遗址了。在明代的磁窑堡周边,考古发掘出西夏窑炉3座、清代窑炉1座、西夏瓷器作坊8座、元代作坊1座。出土瓷器、瓷具、窑具3000余件,以及大量墨书西夏文瓷片、墨书汉文西夏年款的瓷片和西夏钱币。灵武窑址出土的实物资料证实了西夏制瓷技术十分发达,为此以“灵武窑址”名义被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两处遗址点,除磁窑堡周边外,北部的回民巷村中还有一处。

目前,磁窑堡连同周边的灵武窑址都被围圈了起来。栅栏外竖两块文保碑,一块正面书“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磁窑堡城址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201335日公布  宁夏灵武市人民政府2016108日立”,左上角镌刻中国文化遗产徽标。背面书“磁窑堡城址简介  磁窑堡又称磁窑寨(认定编码640181931170000010),位于灵武市区东北30公里。城堡东西长170米,南北宽186米,为黄土夯筑而成,南开一门,现已残毁。据嘉庆《灵州志迹》记载:“磁窑山在州东六十里,为陶冶之所,出石炭。”明成化九年(1473),抚臣马文升建议修筑磁窑堡于此,以接灵州边界。保护范围:以城墙体各向外50米为保护范围。建设控制地带:以保护范围线为基线,外延100米以内。”

另一文保碑上书“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灵武窑址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  二〇〇六年五月二十五日公布  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政府立”。

遗址区栅栏东南角外,隔马路的小山丘上,有几处遗址,似乎为寺庙遗址,地面破砖碎瓦不少,无文保标志牌。

同样蹊跷的是磁窑堡城址和其西侧一名“磁窑寨墩”的烽火台同样不在长城资源数据库中。

【2024宁夏游记】20240329-0406·宁夏北部游记(11)

【2024宁夏游记】20240329-0406·宁夏北部游记(11)

【2024宁夏游记】20240329-0406·宁夏北部游记(11)

【2024宁夏游记】20240329-0406·宁夏北部游记(11)

【2024宁夏游记】20240329-0406·宁夏北部游记(11)

【2024宁夏游记】20240329-0406·宁夏北部游记(11)

【2024宁夏游记】20240329-0406·宁夏北部游记(11)

【2024宁夏游记】20240329-0406·宁夏北部游记(11)

 

 

     

 

5

清水营堡,也称清水营城,河东长城一线中数个堡城之一,因其地处清水河畔而得名,而所谓的清水河实际上就是一直陪伴长城而行的水洞沟。

据相关史料记载:明成化年间,巡抚余子俊、王越等人率领4万士卒于清水营处向东修筑长城,并在长城沿线营建城堡10座、大墩15座、小墩70余座,清水营便是其中之一。清水营在这几座城堡中算是小有名声,更多的是因为这里有多座小城堡,其中还有一处似完全新建的小堡,用作影视拍摄,前几年就曾来过这里,还正在建设之中,几乎无人,今虽已建好,但似乎也是有点冷清,和镇北堡相比简直就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

现在整个区域围圈起来,成了一处旅游之所,名曰清水营影视城,设有南门和西门,一般游客皆由南门而入。但看到南门进去离清水营堡较远,老尚研究了下地图后决定带我们走西门,估计他就想着在景区外飞飞小飞机就可以了。

西门之地大门紧闭,但栅栏处留有小口,可踏步而入。

在一块介绍清水营影视城由来的简介上这样叙述道:清水营古城西北角有一条明朝时期乃至更远朝代的道路,十分明显,深约有1米左右,当年这条路西起银川向东跨过黄河,沿横山堡往东途经清水营,再向东至盐池、陕西弯曲东去,该路比较接近东西行走之路,是绵延近千年的历史古道,现清水营影视城西大门坐落于此。

长城几乎就同这条古道相伴、相生。

清水营城堡位于一处台地之上,东西两侧有沟渠环绕,东北角下竖有一块文保碑,正面书“宁夏回族自治区文物保护单位  清水营城址  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政府2010126日公布  宁夏灵武市人民政府2016108日立”,左上角镌刻中国文化遗产徽标。背面书“清水营城址简介  清水营城址(认定编码640181931170000012)位于宁东镇东北,北临明长城,据嘉靖《宁夏新志》卷三记载:清水营扩建于弘治十三年(1500),为屯兵城堡,清隆六年(1741)重修城墙。据嘉庆《灵州志迹》记载:清水营,在城东北七十里,明置操守,继改守备,今设把总。保护范围:以城墙体各向外50米为保护范围。建设控制地带:以保护范围线为基线,外延100米以内。”

城墙为黄土夯筑,外面瓮以砖石,城南北长350米、东西宽310米,东侧设门,偏北,外绕以长方形瓮城。城内空旷,有建筑痕迹,地面散落砖瓦残件。2016年来此地时曾在这里扎营,8年已过,景物无甚变化。

清水营城为当年河东长城边事指挥中心,辖领烽墩十四座,分别是双沟墩、苦水墩、柔远墩、镇北墩、宁靖墩、古寺墩、靖边墩、斩贼墩、木井墩、清字墩、定远墩、旧定远墩、庙儿墩、塔儿墩等。

    

【2024宁夏游记】20240329-0406·宁夏北部游记(11)

【2024宁夏游记】20240329-0406·宁夏北部游记(11)

【2024宁夏游记】20240329-0406·宁夏北部游记(11)

【2024宁夏游记】20240329-0406·宁夏北部游记(11)

【2024宁夏游记】20240329-0406·宁夏北部游记(11)

【2024宁夏游记】20240329-0406·宁夏北部游记(11)

【2024宁夏游记】20240329-0406·宁夏北部游记(11)

【2024宁夏游记】20240329-0406·宁夏北部游记(11)

        

 

清水营城堡正东600米,一座样貌较为簇新的小堡,内置仿古建筑,嫣然一处影视基地,实为景区之核心。最初还以为真是一个旧堡改造而成,但最终得知应该是完完全全新建的一个“古堡”,也曾在这里拍摄过一些影视剧,不过现今古味古貌尽失,可能也很难有影视作品在这里取景了。

 【2024宁夏游记】20240329-0406·宁夏北部游记(11)


【2024宁夏游记】20240329-0406·宁夏北部游记(11)

【2024宁夏游记】20240329-0406·宁夏北部游记(11)

【2024宁夏游记】20240329-0406·宁夏北部游记(11)

【2024宁夏游记】20240329-0406·宁夏北部游记(11)

【2024宁夏游记】20240329-0406·宁夏北部游记(11)

再东500米,另一小堡,其间横膈两道墙,形成放倒的“目”字形,据称这里为“坞城”也称“东城”,但更为世人所知的是“马市”,为宁夏、陕西一带一个较大规模的“马市”,是明政府购买或用盐茶和周边少数民族交换马匹的重要交易市场。清水营马市一直持续至清初,由于横城处于宁盐大道和黄河水路的交汇处,又有水运之便,所以逐步取代了清水营马市的商贸活动。

清水营一线长城线路也是多多,除了有主线长城外(也有称头道边、深沟高垒),还有一些短的、岔线段及二道边,甚至有人还称二道边是隋长城,很多地方,头道边和二道边仅距离100米。

长城边竖一文保碑,正面书“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东长城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201335日公布  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政府20149月立”,左上角镌刻中国文化遗产徽标。背面书“黄刺墩烽火台简介  东长城简介  东长城是宁夏境内中东部区域修筑的长城防御设施,走向东起于盐池县花马池镇,西止于兴庆区横城村黄河岸边,在灵武市清水营东分为内外两道,习惯上称为“头道边”与“二道边”。“二道边”即外长城,又称“河东墙”,俗称河东横城大边,成化十年(1474)修筑,自黄河嘴起至花马池止,长193千米。“头道边”即内长城,又称“深沟高垒”,嘉靖十年(1531),兵部尚书王琼奏筑,自横城起至花马池止,长180千米,现存墙体35段,墙体沿线敌台376座、铺设15座、烽火台27座、品字窖1处。保护范围:长城墙体两侧各扩50米为界,烽火台四周各扩50米为界,城址墙体四周外扩50米为界。”

景区中有处对明长城的介绍为:明长城是明期在北部地区修筑的军事防御工程,亦称边墙,明长城用材与秦长城相似,而区别于汉长城、清长城。明朝为了有效地对长城全线进行防务管理和修筑,将东起鸭绿江、西至嘉峪关的长城全线划分为九个防守区,委派总兵官统辖,亦称镇守,故九个防区亦称“九边”、或“九镇”。清水营堡属九边重镇宁夏镇之中路,即东起清水营城(今宁夏灵武市宁东镇清水营村)东境与东路毛卜刺堡(今宁夏盐池县高沙窝镇宝塔村)接界,西至横城堡黄河东岸。明成化十年(1474)徐廷璋、范瑾仿照延绥巡抚余子俊的做法,督造宁夏河东长城,“西自黄沙咀起、东至花马池止,长三百八十七里”。这条长城东与延绥镇相接,亦沿用隋代灵、绥长城一部分旧基,明人称作“河东墙”。“河东墙”自清水营境内明长城青头拐子起,出现两道明长城,当地人称“头道边”和“二道边”。依据修建历史年代的先后,明成化十年(1474)徐廷璋,范瑾修建的黄沙咀至花马池段,即今清水营大泉眼北边与内蒙古接壤的这段相对低矮的长城为“二道边”。明嘉靖(1522-1566)年间,宁夏镇边墙再被修筑改建,连缀成一体,工琼等人修筑的边墙,其西段(即从横城到清水一段)是沿用了成化年间的边墙,自清水营向东新筑边墙,一直到盐池的东郭庄村,与成化年间的边墙呈平行状态,其间距约5公里-10公里左右。这道边墙比成化年所筑墙高壕深,因此又被称作“深沟高垒”,即今清水营“易城”南大门朝东南方向延伸的这段明长城,当地村民将这道边墙称作“头道边”。

【2024宁夏游记】20240329-0406·宁夏北部游记(11)

【2024宁夏游记】20240329-0406·宁夏北部游记(11)

【2024宁夏游记】20240329-0406·宁夏北部游记(11)

【2024宁夏游记】20240329-0406·宁夏北部游记(11)

【2024宁夏游记】20240329-0406·宁夏北部游记(11)

【2024宁夏游记】20240329-0406·宁夏北部游记(11)

【2024宁夏游记】20240329-0406·宁夏北部游记(11)

【2024宁夏游记】20240329-0406·宁夏北部游记(11)

       

 

6

清水营东南约12公里左右,东湾村西侧,青银高速和307国道两条道路的包夹之处,一座大墩,东湾墩烽火台。其东偏南约900米,沙丘荒漠中,一小堡,东湾墩堡。

东湾墩烽火台应是与清水营通联的烽火台,其间当至少还应有一处烽火台,位置亦有可能在一处地名为高利墩的地方。

东湾墩烽火台前竖一文保碑,正面书“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东湾墩烽火台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201335日公布  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政府20149月立”,左上角镌刻中国文化遗产徽标。背面书“东湾墩烽火台简介  东湾墩烽火台(认定编码640181801170000022),位于宁东镇东湾村以西1公里,南距307国道公路200米,墩体呈正方形,残高12米。顶部南北宽7.4米、东西宽8.3米,底部南北宽16米,东西宽18米,为黄土夯筑。墩体四周有一圈坞墙残迹,保护范围:以烽火台四向各50米为保护范围。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外四向各100米以内。”

东湾墩堡今位于一片一片荒漠之中,周边植树林木、荆棘杂草丛生,寻半天而不得,等到好不容易在影像中寻到身影,大伙皆已身疲而不愿再钻林趟草过去,于是又是小飞机代劳了。

与前面所见一样,此一墩一堡虽已贵为国保,但不在长城资源之列。

时间已到四时,我们车上三人准备要回返银川了,而老尚他们还可以再逛两个小时。

就此话别,小飞机为我们留下了最后的影像。

挥手告别后,一车向东,一车向西。

宁夏北部寻城活动就此结束,我准备乘火车在回北京的途中先去石家庄正定玩两天,而大安和小川叶则直接飞回了北京。

 【2024宁夏游记】20240329-0406·宁夏北部游记(11)


【2024宁夏游记】20240329-0406·宁夏北部游记(11)

(完)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