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宁夏游记】20240329-0406·宁夏北部游记(8)

标签:
长城旅游图片文化 |
分类: 旅行记录 |
【2024宁夏游记】 20240329-0406·宁夏北部游记(8)
(1)
4月3日,旅行继续,老路则因家中有事要先回去了。
青铜峡市,吴忠市代管的县级市,以境内有青铜峡得名。上世纪六十年代初,因在此地建设青铜峡水库,将自治区属宁朔县升级为青铜峡市,但后又撤销,直至20年后的1984年12月又恢复青铜峡市,并于1998年由吴忠市代管。
其实,青铜峡市市区与吴忠市市区仅仅相隔一条不很宽的黄河,稍不留意还以为这是一个市区的两半呢。但因吴忠市和青铜峡市很早就是两个不同的行政建置区域,所以至今也是两不同的管理单元。
青铜峡市挺有意思,在清雍正二年(1724年)设宁朔县时就隶属甘肃省宁夏府,县署就在府城中,从民国开始县署不断迁移,先迁新满城、再迁王宏堡、又迁瞿靖堡、后迁小坝堡,六十年代初成立青铜峡市时又迁至青铜峡镇,再后来市改县后政府又移址小坝,再后来挂牌青铜峡市,政府驻地就没有特别大的变化了。
青铜峡市市区面积不大,东西长约7公里,南北宽约2.5公里,清清爽爽一座新城。
青铜峡最出名的就是青铜峡水电站啦,还有黄河边的108塔,一处国保单位。
早起,直奔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108塔,顺道再看看青铜峡水库、看看黄河。
一百零八塔,始建于西夏时期的喇嘛式实心塔群,随山势凿石分阶而建,是世上稀有的大型塔阵,以其独特的建筑格局、神秘的西夏历史和深远的佛教文化闻名遐迩。上世纪五十年代末修建青铜峡水库时,曾准备将108座喇嘛塔全部迁移,但在拆除塔林下的古寺遗址和2座塔中发掘出了带有西夏文的千佛图帛画和佛经残页,整体迁移计划才就此作罢,1988年被公布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按导航指引,直接可到黄河西岸的一百零八塔跟前,虽则这里有门,但不让进,最终我们才朦朦胧胧猜到这里已经被“划”入到黄河大峡谷旅游景区内,要想看塔还得费劲巴拉地绕行七八公里后,跨河西总干渠、跨黄河去到黄河东岸的青铜峡镇上,从景区大门进去。
宁夏一地,旅游资源实则并不富裕,但旅游管理上做的更差,诺大一个景区原本内容就不丰富,还被黄河分割成两半,为了能赚取渡河费用和游船费用,设置了诸多“陷阱”,让人寒心。
简介中称,青铜峡黄河大峡谷旅游区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世界灌溉工程遗产核心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全国科普教育基地,是宁夏黄河金岸旅游带的核心区。但复杂的票务结构、语焉不详的咨询回答不会让人在这里有很好的游玩体验。
景区虽大,但分割成几部分,相互间除了乘船并无他法,基础门票无标识、证件票也非一般意义上的证件,总之陷阱多多。我初步将其捋了捋,大概是这样的:门票40元(但未明说),黄河漂流套票A线和B线分别为188元和258元(均含门票),里面都有一小段的羊皮筏子漂流,B线漂流中多一段黄河中游船观光。探秘古塔套票A线,分全价票120元、学生票100元和证件票80元,均含门票,包括两节摆渡车和一段横过黄河的游船费。还有一种则是游船峡谷套票B线,分全价票190元、学生票170元和证件票150元,均含门票,可认为是黄河漂流套票B线中去除掉羊皮筏子部分,而探秘古塔套票A线也可认为是黄河漂流套票A线中去除掉羊皮筏子部分。
让人不爽的是游客中心并不直接明示有基础门票部分,直接就挂大牌标示出套票价格,虽则在后面有小字注明了按照物价局和发改委相关文件制定的套票价格减去门票价格为自营项目费用,但又有多少人能明白这样的说辞呢,你现在明白了吗?我极度怀疑。
另外,门外的滚屏上显示自3月25日至4月30日免门票,但游客中心里并没有更多的说明和通告,套票价格牌上也未做任何修订和说明,若未加注意还以为只是简单从套票中免去基础门票部分呢。
虽不能讲完全就有上当的感觉,但觉得这样的景区有啥意义呢,也难怪在当日虽是假期,但景区中几乎不见游客。也是对这样景区的失望,我也仅仅是选择了免费进去,简单看看的做法,国保单位也仅仅是隔河远远望望,心中臆想一番得了。
如此一来,看塔需要缴费80元,东岸一段六七百米的摆渡车,然后黄河上1.5公里的游船,最后是黄河西岸一段3.5公里的摆渡车。
青铜峡水库也称青铜峡水电站枢纽工程,1958年8月开工建设,位于黄河中游青铜峡谷出口处,是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的著名工程,新中国第一个五年计划中重点建设项目,是集蓄灌、发电为一体的工程项目,是整个宁夏灌区2000多年以来引黄灌溉历史中第一次的“有坝引水”。枢纽的三大灌溉渠道为秦汉渠、唐徕渠和东高干渠,而其中的秦汉渠、唐徕渠等都是古渠,其枢纽的兴建让“自古黄河富宁夏”之说又有了永续的基础,可保证扩灌面积最终达550万亩,具有极大的现实意义与深远战略意义。
建国初期,黄河综合利用规划委员会就在《黄河综合利用规划技术经济报告》中提出刘家峡、青铜峡、渡口堂(三盛公)、三门峡及桃花峪等5项工程,是黄河46个梯级中第一期开发的工程项目。虽然现在因黄河泥沙淤积,库容减少,发电似不为重点,但蓄水灌溉依旧是重要的工作,灌渠的开闸放水成了一种节日和文化。
从大门进去的景区部分其实不大,或者讲是大而空,有一处宁夏水利博物馆,可以看看大坝,却发现不怎么壮观,因为坝里坝外的落差不大。很遗憾的就是这里的景观建设很差,环境真是不怎么样。另外,原本这里的秦渠、汉渠的渠口本是一个好“噱头”,虽然后世完全改变了原貌,但拥有两千多年的历史还是能有一定历史和文物分量的,但遗憾的是没有得到任何重视。









(2)
青铜峡黄河铁桥是宁夏境内第一座黄河大桥,长近300米,1959年7月建成通车,主要是服务于青铜峡水利枢纽的建设和黄河两岸物资运输。现为自治区级文物保护单位,我国有代表性的近现代工业遗产之一。

(3)
109国道旁,青铜峡汽车驾驶员培训学校东侧小山丘上,一墩,北侧一字排开5个小墩,无名无姓,长城资源普查数据中竟然将其遗漏。
登此墩处,北向可望见两墩,南向有一墩相通,西侧可与一墩相联。

(4)
南行不远,一地名,卡子庙,原有一处灵官庙,始建于明朝,供奉道教地位最高的一位护法神王灵官。上世纪二三十年代这里是宁夏通兰州的要道,曾设卡收税,所以此庙也被称为卡子庙。今改名为接引寺,并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建了一座塔,是一个矿老板为向山神谢罪而建。
(5)
渠口农场西侧,一小丘,上有一墩,少见地四周还有栅栏围护,但长城资源数据集中无它。有地名破石墩,大概就是从此墩而来吧。
西侧约4公里,高山处有高山寺1号烽火台,墩在中,两侧如双翼般各5个小墩延展。不过,车近前不得,又不愿爬坡下坎的,只能看着老尚自己玩小飞机了。
此墩似又可称小石墩。
(6)
中卫市中宁县一段长城,王营村段,显性较强,石墙石墩,值得一看。
王营村距离墙垣直线距离近9公里,这村“管”的也太宽了嘛。
山下一座正在兴建的垃圾填埋场,将原本的路给截断,让我们好一通寻道。
王营村敌台,石砌,高大而敦厚结实,一侧小山脊处,密密匝匝竖有10个左右的小石墩,似孩子一般排排坐,吃果果。
长城资源数据集对此的描述为:“长城类别:单体建筑经纬高度:东经:105° 41′ 北纬:37° 38′ 海拔:1385。建筑形式:石块垒砌而成的方台形实体建筑,方向244°(东壁)。壁面由底向上略有收分,收分度在0.02米左右。顶部有铺舍。材料:以紫红色、赭红色片状页岩砌边,内以黄沙土与小石块混杂填充而成。所选石块大小不一,似非精选;其质地、色泽、硬度等与周围山体石料相似,应属就地取材。附近遗存:北与长城墙体相连,东与F014等烽火台相望,相距约3千米。”
墙体在敌台两侧分别向东、西两个方向延展,随山就势,而修造也并不统一,部分地段简陋如地面浅浅的石垄,而有的部分却完整呈高墙巨壁一般。
西侧约1公里处,一处小关隘,流水经年冲刷,带来一条细石砾的河沟自北向南。关隘处曾设有哨卡,今仍存几处房舍遗迹。
先至的鱼哥和小川叶又绕出去将车开了进来,让大伙在长城上又多“浪”了一会。
回程时,老尚开的四驱车一下就从浮土小坡上冲过,而我们那辆车则试了几次也没能成功,不得已只能继续沿沟外出,结果结果……………就陷进沙地中了。
当然,最终还是在前有指挥比划,后有推手助力的情况下解困而出。



















(7)
看看还有点时间,继续寻墙。
石庄村2号烽火台,据说也是一担挑五个、比翼双飞各5个小墩的烽火台,可我们站在山下连个大墩也瞧不真切,只能权当是陪老尚来玩了,老尚自个驾飞机飞呀飞。
中宁石空工业园区的西侧,长城土垄呈南北向走势,影像上很清晰,但实地并不真切,距离几百米外几乎不见,而仅在下穿乌玛高速的时候,因为便道贴近了长城,这才见到怎么有条土垄从这里沿沟而出呀,另还见到一块《明长城——中宁段》的国保碑竖在旁边。



费了半天劲,差一点还又遇沙陷,就是想去金沙村1号烽火台处,据称这里是有“七上八下”共15个小墩,反正大伙都没有见到。小山虽不高,但众人皆泄气了,无人愿意爬上去看看这奇特之墩。
乘老尚在飞飞机之际,另一辆车先往外开,就为了若再陷沙地,能有时间救援脱困。


沿道而出,在快接近沟口,也就是快到石空大佛寺的地方,道旁似见有一个小塔,感觉是一处墓塔,但大伙都心心念念要赶去中宁县喝酒吃肉呢,小小的墓塔早已不放在心中了。
当夜,宿中宁县兰欧·尚品酒店,范家大院杨记手抓美食城让我们继续快乐。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