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影像2024-27】·重庆踏桥记之三(202401)

标签:
怀念历史文化重庆 |
分类: 重庆影像 |
【重庆影像2024-27】·重庆踏桥记之三(202401)
(1)
嘉陵江大桥,名字多大气,根本就不用指认地处何地,我就站在嘉陵江尾部,只要提嘉陵江大桥,那就是我。
以后为了区分到底是哪座嘉陵江大桥,才不得不又称为牛角沱嘉陵江大桥,不过桥上挂的牌子仍称“嘉陵江大桥”,已成重庆市文物保护单位。
嘉陵江大桥是重庆首座城市大桥,1958年12月开工。1966年1月建成通车,正桥为五跨连续钢桁梁桥。就如同武汉长江大桥和南京长江大桥对于武汉、南京的影响和地位一样,嘉陵江大桥也在很长一段时间中是重庆的骄傲和地标,至今仍是许多老重庆人心中不舍的记忆。
小的时候爸爸就曾多次带我们来过这里,嘉陵江大桥、上清寺、两路口、文化宫,这是一条经常溜达的线路,每每走桥一次都会让我非常的兴奋和激动,当年桥头上还有军人值守,每每走过这里时自己也有了一种敬畏之感。
百年前的1921年,在修建江北码头道路上,就有了想在嘉陵江上修桥的打算。1929年至抗战时期,国民政府市政当局也多次做过在嘉陵江上建桥的打算。1946年,重庆市制定《陪都十年建设计划草案》,后中国近代桥梁工程大师茅以升受市政府委托,完成了两江大桥初步设计,长江大桥选址东水门大码头至下龙浩,嘉陵江大桥选址曾家岩与陈家馆之间。但由于经费缺乏,两座大桥一直未能按期开工。后市长杨森决定先建投资较小的嘉陵江大桥,并改位置从沧白路修到江北水府宫。1949年1月16日,重庆士绅在沧白路沧白堂为嘉陵江大桥举行了奠基典礼,但很快世事变故,修桥一事再度搁浅。解放后修桥再次被提上议事日程,有关专家选择了两个适合建桥的位置,即牛角沱嘉陵江大桥、高家花园嘉陵江大桥,市政府决定上马前者。1958年11月,大桥施工进场,其间遇“三年自然灾害”而停工,至1966年1月20日,嘉陵江大桥正式通车。




(2)
在嘉陵江大桥的西侧,渝澳大桥和轻轨3号线嘉陵江大桥交叠通过。
渝澳大桥在建设之初定名为“重庆嘉陵江复线桥”,是为了纾解嘉陵江大桥的通行压力,为2001年重庆市政府“八大民心工程”之一,2002年1月12日通车运营。
渝澳大桥是一座象征重庆和澳门两地人民友谊的桥梁,1997年底,时任澳门天华集团董事长何厚铧先生率团考察重庆,决定与重庆合作,共同投资修建渝澳大桥。通车典礼中,澳门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何厚铧与重庆市领导共同出席,见证了澳门与重庆两地人民友谊的新篇章。
渝澳大桥旁边的轨道3号线嘉陵江大桥的主跨达到160米,为轻轨桥梁中的“世界第一跨”,交叠于渝澳大桥旁,最近处距离不足1米,整个桥轨周边没有其余的护栏、桥体包裹,轻轨过桥时有昂头、有下潜,景观极佳,不似现在很多桥体那样有箱体抱箍。




(3)
嘉华大桥极具特立独行之品质,也是少有的不加“嘉陵江”在名称中的大桥之一,其是《重庆市2000至2020年总体规划》中预留的南北快速干道工程,也是八大民心工程项目之一,主跨合龙后70天,大桥通车。
嘉华大桥为预应力混凝土连续刚构桥,看上去非常简洁朴素,有复古之意味,简单实用,连桥名都没有地方竖碑和悬挂,好似村姑嫁入豪门,静悄悄毫不声张。
循北滨一路从嘉陵江大桥和渝澳大桥下面西行,至嘉华大桥下,从东侧一条上坡的道路北侧,可见有台阶路,爬升至大桥桥面,通过和跨过数条匝道就来至大桥处,大桥两侧有步道可行走过江。
南桥头处有两处建筑印象较深,一为关岳庙,一为重庆天地大楼。关岳庙是迁建或更严格的应成为重建于此的庙宇,原址在解放碑附近,建于明神宗时期,为“关帝庙”,为川东地区著名的道观,明末失火被毁后在清康熙年间由总督李国英恢复重建,1914年奉大总统令将岳飞像请入,改名关岳庙。抗日战争时期,抗战将士们自重庆奔赴滇缅、湘鄂抗战前线之际,均会到关岳庙岳飞像前高唱《满江红》,刺臂“精忠报国”,誓师出征。因此,关岳庙是抗日战争时期民族精神和抗战文化的主要见证地之一,现在想想都会觉得热泪盈眶。后关岳庙再度遭到损毁,原址建起建设公寓,只是印象中里面还有部分原物和青铜像。后解放碑一带大变样,关岳庙最终重建于此,据称依据的是留存在台湾的一些图片。去年曾两次来此,结果都吃了闭门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