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影像2024-16】·金紫山大佛寺(202401)
标签:
怀念历史重庆文化 |
分类: 重庆影像 |
【重庆影像2024-16】·金紫山大佛寺(202401)
(1)
金紫山大佛寺位于广阳镇大佛村,明月山西麓浅丘地带,这里应当为一条古道,连接长生桥、迎龙、明月沱一线,今重庆绕城高速和黄明路也从其跟前穿过。
大佛石刻造像背靠金紫山石壁,在长15米、宽8米的巨石上凿就,大佛高7.1米,肩宽1.5米,深1.5米。大佛为站立式,右手下垂,左手置于胸前,螺发,身着袒右袈裟,覆偏衫,跣足。佛像两侧壁开凿有近30个小佛龛,内刻了小坐佛像。崇祯五年(1632)重装金身。
佛像表面有一定的风化,曾在近现代做有表层修补,简陋。
佛面金黄,应不为金装,而是涂抹金色漆料。所有这些整饰、修补虽都为当今,但现在此种做法恐再难实施。
大佛前原建有寺庙楼阁,有记载为紫金寺,但寺院早已损毁不存。
金紫山大佛寺摩崖造像被重庆市人民政府公布为重庆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其文物保护碑上的简介为:金紫山大佛寺摩崖造像凿刻于明成化二十年(1484年)。造像沿山崖开凿,现存阿弥陀佛立象一尊、小佛像34尊,以及明清时期碑刻题记7通。其中,立佛阿弥陀佛立象高7.1米,为十分少见的站立式造型,是研究明代川渝地区佛教思想传播及佛教造像艺术的重要实物资料。另还有一块旧文保碑,为巴县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2)
近几年,依据大佛建起了一座寺院,大佛造像之上也加盖楼宇,钢筋混凝土结构,虽壮观恢宏,但感觉完全将一坡石壁遮掩,且对大佛的景观也产生了一定的压迫感。
大佛之高大,在巴蜀之地也应算得上一号。这里虽交通也算便利,但感觉香火之气不算太盛。
见别人十年前的照片,崖壁前也就是一个简简单单的窟檐,反倒是更加凸显大佛本身的高大雄伟之态,而整个崖壁面以及大佛周边的小佛龛也更加突出,后世增补增添的一些可移动式的各类石刻神龛、神祇等,也都是与大佛在一起为人供奉和礼拜,那时的景象、景致更加平和、宁静,信众们可自由自在、闲散悠适地上香磕头,与佛对话,祈求其将其接引至幸福的彼岸。
建庙是为了能有一处修行的场所,是为了能更加方便为信众提供一所能集聚、能获得心灵安慰和精神愉悦的地方,但这里冷冰冰、空荡荡的表现显然不是我们以及整个社会所希望的。
这里虽已注册成为了宗教活动场所,只是所见朴素的宗教氛围和宗教情怀尚未达成,这是游览此地的一种感受,一点遗憾。
这里是重庆惟一的立佛摩崖造像,面朝长江,静穆安详。










(完)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