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影像2024-04】·鱼嘴老街(202401)

标签:
重庆历史怀念 |
分类: 重庆影像 |
【重庆影像2024-04】·鱼嘴老街(202401)
(1)
鱼嘴镇,重庆市江北区下辖镇,紧邻长江边,与南岸区隔长江相望。清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鱼嘴镇一带在长江边设置鱼嘴沱场,其位于长江北岸边兀突的山梁上,一条不知名的溪河在这里汇入长江,形成一湾沱水,地势貌似鱼头故名鱼嘴。因这里得水陆交通之便捷,渐渐成为一处繁盛之地,商贾云集,集镇鼎沸,清道光二十四年(1844年)升格设鱼嘴沱镇。
今镇区中心上移,已远离江边,籍借重庆城区东部进出通道之利,建设和发展蓬勃日盛,而昔日近江边的鱼嘴老街则日渐凋敝,风华不再。
重庆目前仍是建设高潮期,鱼嘴一地,铁路、公路、轻轨、高架桥纵横交错,将大地切割的如同棋盘格网一般。
一条溪流,深切大地,导水入江,曲曲弯弯的溪边,形成老街旧景。
实际上,鱼嘴老街上更多的是一些旧景,建筑多为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以后的建筑,简单、粗鄙,加上现在人员逐渐迁居它地,老楼旧院更加破旧,残垣陋景,满目疮痍之感。










(2)
老街区域之中一条主道,名工农路,显见为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杰作”,伴随这条路的建筑多显得老旧,底层商铺也稀稀落落,生意不兴。不少房屋也都挂上了“危房牌”,实在“撑”不住的也只能是拆迁了事。
工农路,虽旧但可跑车,在其旁另有一条之巷,文化路,虽名声高大上,却是一条石板路,真正的老街古巷,不过这条路上绝大部分的房屋都已经是人去楼空、顶塌墙斜、荒寂无限。
旧街旧巷虽破烂的不成模样,但却挂有一块《重庆两江新区鱼嘴传统风貌区》的牌子,上面所载:鱼嘴镇距今已有200多年的历史,是两江新区境内长江上的水陆转运口岸,是重庆城区仅存的仍然具有水运功能的老码头。镇内曾建有十余处庙宇宫观和会馆建筑,是清代前期到民国初年重庆的移民文化、商业文化和建筑文化的重要标志。
还是现在的老街早已不成样子,传统风貌区早已是名存实亡,确认和挂牌还有作用吗?
鱼嘴东风路194和196号民居为江北区文物保护点,空房外挂牌。另外,鱼嘴红卫路30-34号民居也同样为江北区文物保护点。
另外一处江北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鱼嘴禹王庙”,不过整体建筑后来都被作为粮库使用,不知道禹王庙的老根老底还遗有多少。
粮库今也早被废弃,闭门锁窗,前几年重庆粮食集团江北区粮食有限责任公司曾出租了部分房屋作为基督教鱼嘴活动点,现在也被收回。









(3)
江边,一道石梁前斜插向江中,一旁陡壁任江水拍击了亿万年。
有石阶通向河边,往来了200年的舟船、挑夫现在都已无踪影,喧闹的码头终于不再有声响了,而新的码头和货物中心已经在不远的地方开建了。
江边观船行,上行和下驶皆缓慢,也因航船较少,所以不闻汽笛声和喇叭响,静悄悄的好似只听得见激起惊涛拍岸之声。
时有住在附近的人来江边浆衣洗菜,走上数百米的距离,爬坡上坎的都不觉得累和麻烦,就只为沿袭过去的生活习惯和传统,枯燥的家务活也变得有些了诗意。









(4)
老街早已不再辉煌,残留的局部也难以彰显出当年的风姿,唯有那自然的风貌依旧。
老街的尽头,一家“码头别院”,以烤全羊招待四方来客,生意尚好。朝听羊凄,夜闻欢语,日子就是这样一天天地过去。









(5)
川渝的古镇老街,多集中于古道、河流处,随商贸而兴。今日,随格局的改变,古镇老街也再度变化,有顺流而上者,亦有落寂破败者,变化和发展成为永恒之主题。
世界之巨大,各地各点成成败败皆为正常。残留的痕迹可成为回忆,可成为追思,也可为疲惫的征程提供一点歇息和放松的场所。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