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影像368】·黄桷桠-涂山寺-南山寺-纳溪沟徒步(202302)

标签:
历史图片文化旅游重庆 |
分类: 重庆影像 |
【重庆影像368】·黄桷桠-涂山寺-南山寺-纳溪沟徒步(202302)
(1)
南山一地,走的最多的就是黄葛古道,黄葛古道中最后一段为黄桷垭老街,一直名头甚响,很早以前就是网红之地,这几年也基本上完成了彻底性的改造,反倒是有冷落之像。
每次回重庆都至少会有一次古道之行,多是采用偷懒、便宜之途,那就是从上而下。
今次重庆期间时间较长,南山一地去过多次,而今鼓足了勇气、积攒了好几天的体力,准备来一次从下而上的徒步爬山。
黄葛古道一个最主要的入口位于海棠溪新街上,对面曾是南岸区第二医院,旁边过去有个工厂,好像为重庆柴油机厂,成立于1950年。上世纪改革开放前还是一个很不错的厂子,我有个叔叔毕业于重大,分配到达县工作,以前就常来这个厂出差,学习交流。我也曾有几个同学高中毕业后在这里上班,不过很快就各自单飞了,幸好没有被这个工厂拖入泥潭,现在也不知曾经的柴油机厂破产重组到哪里去了。
一路上行,旧石板路,以前道旁、坡地零星有一些人家,而在快接近前驱路的一段平坝处,还曾有好几栋极简易的楼房,应为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修筑的职工宿舍,二十年前就已呈破楼危楼,简陋而又衰败不堪,前几年终于将住户搬迁它地,残楼还曾竖立许久,今终于全部拆除干净,道路围挡外面有些地方甚至曾经的建筑基址也几乎寻不见了,可见大自然的修理再生能力有多强。
山前有条小公路,名前驱路,正与古道十字相交,当年不知为何要修筑这条路,硬生生从古道下挖出了三米以上的一个豁口,在上架设预制板为桥,两端是钢管栅栏,后来改换新桥,石质桥栏。
据说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曾准备修一条上黄桷垭的缆车,缆车的上站点就位于三毛故居下方,缆车走一处谷地,不知此条小马路是不是为缆车而建。
过桥后敦厚街一段,旧房换新,但不知是原住户还未搬回还是已经置换它处,总之现在是冷冷清清,往日那种烟火之气已然飘散,邻里相闻、客主相询的旧时光再也寻不见了。这其实也是目前整个老街古镇改造的通病,无论成功与否实际上都是走的资本道路,都是借助资本的力量来改造和再造老街古镇的商业、休闲业态,都是在走“砸钱”方式,高举高打,而那种“微循环”、“微改造”、自身输血、社区化改造、环境改良等方式早已不见了踪影。
当然,在黄桷垭街面上的那一段黄桷垭老街,在大投入的加持下今也多面貌焕新,更多的改造在向周边蔓延,只是改造完毕的老街似乎还不能成为“爆款”,商业上的运作似乎有点跟不上。










(2)
从黄桷垭老街街口处沿崇文路北行两公里,涂山之巅,有一座古老的寺院,涂山寺,也因寺内在古代供有真武祖师,也有真武寺之称。
涂山寺年代悠久,但具体始建于何时已不可考。据称西汉年间为禹王祠、涂后祠,供有大禹与涂后的塑像,唐朝时任忠州刺史的白居易曾写有《涂山寺独游》,但奇怪的是后世和今人似也并未扯起这杆大旗来大肆宣扬,不知道是不是因为巴山蜀水间这些名人大师题名留迹的太多了,就不稀罕啦?
涂山地处南山山脉,位于长江与嘉陵江交汇口的南岸,与重庆母城隔江相望,东与汪山、黄山、清水溪比邻,南接文峰塔,黄桷垭裙带,北依岱山相连,西牵平顶山、亭子山为伴。其山势挺拔、峰峦嶙峋、林林葱茂、景色如黛,曾以“涂山耸翠”被列为渝州八景之一。
涂山寺占地万余平米,整体寺院建筑随坡就势,形成殿宇多重之态,庙宇建筑虽多为近代重建,但再造之时因时间、时代及认知的关系,并未形成“过度”之态,所以今所呈现较为平民化、世俗化、本地化,亲民化的趋势,香火似也不错。传大禹治水在涂山娶涂山氏为妻,婚后三日外出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古人为纪念夏禹治水的功绩,在此建禹王祠,其后建禹王庙、真武寺,明万历九年(1581年),与老君洞对换才开始成为佛教寺庙,明清时期,寺庙有所扩大,真武寺因与禹王祠旧址合并,故人们称为“涂山寺”。现涂山寺为重庆市文物保护单位。
涂山寺整体建筑格局循山势而建,坐东朝西,背倚涂山,曾有寺门朝西,门楣上有砖雕“涂山古刹”,侧壁有“巴渝名胜”,石柱门上刻的一幅门联。而门后寺内有一坡垒砌的石壁,上有石刻雕绘,其与寺内几通石碑当为涂山寺最古旧的遗物了。
涂山寺是一座比较安静的寺院,也是一座较有韵味的静修之地。









(3)
涂山寺号称重庆最古老的寺庙,但古旧的东西几乎没有留下,所以这种说法多少还是有点存疑,不过这不影响涂山寺在重庆一众寺庙中有点以“小资”氛围出现。
南山上还有一座新建寺庙,南山寺,就是位置有点偏,南山植物园沿路而下,大约2.5公里,岔道多多,最好导航前往,无公交可达,自驾或者腿着。
据称南山寺是系南滨路大佛寺因2003受灾迁建而成,现在看来这简直就是一个笑话了,一个寺庙受灾而迁建如此远的一个地方、如此偏僻的一个地方,本就不妥,再加上大佛寺的真正价值和最最关键的是石刻大佛,当年就是重庆市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属于省保级别,而今已然成为了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根本就无法亦不可能迁建文物本体的依托之物。
往好的方面讲,借大佛寺迁建之名再造一处梵音之所,只是周遭村镇较远、人口稀疏,庙宇中也自然香火寥寥,生机暗淡。不过因为其与大佛寺有一定的渊源,所以这里专门在大殿内修建了西南地区最大的室内大佛——释迦牟尼佛,高八米,命名为大佛殿。
金身之像,庄严神圣,只是在一处后殿,空间逼仄,威严肃穆之感难以感知。










(4)
南山上,两所寺庙,还有古道、老街、森林等,一线串起。丁家嘴上山,纳溪沟下山,十来公里,气喘吁吁的一趟徒步旅程。
黄桷垭中心区,低洼处,建成一处湖景,名涂山湖,旁涂山湖小广场,有石雕涂山氏塑像。《华阳图志·巴志》中载:禹娶于涂山,辛壬癸甲而去,生子启,呱呱啼,不及视,三过其门而不入室,敖在救时,江州涂山是也。
南山一线,包括汪山、黄山、袁山、蒋山、岱山、老君山、文峰山等数十座山峰,整个区域峰峦叠嶂,沿江列峙,林木联袂,郁郁苍苍,恰似一道拱卫山城的绿色屏障,也为重庆城区著名的绿色之地、休闲之所,这里除了有著名的南山植物园外,还有大批重庆作为陪都时兴建的各类别墅,今都集成为重庆抗战遗址。南山植物园往东、往北,多乡村民宿之地,果林、田畴、池塘、鸡鸭、山野、草木、花卉、鸡鸣狗叫、农炊袅袅,一派田园风光。
纳溪沟,长江边的一处小集镇,曾集中了一些小型厂矿,今除了纳溪沟港区码头外,其余几乎都被拆平,厂散人离,地荒草疯,整个区域也呈破败之像,尘埃四起。道路也被碾压得坑洼四处、沟缝条条。
有一趟385路公交,联通峡口镇与弹子石,沿长江颠簸而行。等车不久,车至,上车回家去了。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