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葫芦盯看文物】2022年9月5000公里环游记(11)·苏州济南北京

标签:
历史旅游图片文化文物 |
分类: 旅行记录 |
【葫芦盯看文物】2022年9月5000公里环游记(11)·苏州济南北京
(1)
9月22日,星期四,第11天,行程842km。
停泊苏州一地除了要和老同学叙叙旧、喝喝酒外,还有就是要去昆山开一辆车回北京。
当日一早,去往昆山取车。
昆山一地,据称有种奥灶面,地方特色,转了好一会才找到一家面馆。
奥灶面是昆山的一道传统小吃,被称为中国十大面条之一。其特色首先体现在汤面上,传统做法是用青鱼的鱼鳞、鱼鳃、鱼肉、鱼的粘液煎煮提出,所以味道鲜美。其次在于浇头(也可称配料、配菜)上,总有那么二三十种吧,较传统和普遍的有爆鱼、虾饼、鸡腿、奥鸭、狮子头、大排、鳝糊等。面条为细细的龙须面,下锅烫一会就赶紧快捞,使之软硬适度。同时,奥灶面最讲究面烫、汤烫和碗烫的“三烫”原则。
传说乾隆皇帝微服下江南时,途经昆山游览玉峰山景后腹中饥饿,遂来到一家小面店吃了一碗红油爆鱼面,觉得味道无比鲜美,忙让太监打听烹制方法。但由于语言关系,太监似懂非懂,无奈只得急中生智面奏皇上:“红油面味道好,主要是面灶上的奥妙。”乾隆一听哈哈笑道:“面灶奥妙,奥妙的面灶”从此这家小面店就有了“奥灶面”的美称。另一种说法是,一家小面庄的经营者年老体弱,眼睛不仔细,手脚也不勤快,因此常被吃客戏称为“懊糟面”。懊糟是昆山土语,就是不太干净、邋遢之意,谁知这个戏谑之称反倒不胫而走,最终其谐音“奥灶”成为招牌,享誉四方,成为江南的著名小吃。









老胡和老芦一人一车,开车北上济南,再度叨扰晓岩去了。




(2)
9月23日,星期五,第12天,行程414km。
出行最后一天,沿途一站不停,直奔北京城。
原以为进京比较麻烦,其中还有一辆外地牌照的汽车,加上疫情防控、国庆安检等还不得折腾个两三小时,不成想检查站空空如也,非常顺利就通过了,到家才二点来钟。

(2022年9月12日出发即景)

(2022年9月23日回家即景)
(3)
小结:
2022年9月12日出行,2022年9月23日回家,出行12日,应为这几年出行最短的一次了。
行程4898公里,共花费6750.88元(其中:过路费1955.58元、汽油2369元、住宿5次540元、门票295元、吃喝1458.3元),人均花费2250.3元。
住店5次,野外扎营4次,房内扎营2次。
打卡景点60余处,其中47处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行程迹点见下图,标红为国保单位。

(完)